從小在原生家庭吃盡「3種苦」的孩子,長大容易被pua,處處受制于人
2022/08/05

近幾年來,PUA這個詞反復出現在大眾的視野。

原本它更常用于[兩.性]關系中,指的是在一段戀愛關系中,強勢的一方用各種方式來打壓PUA對象,導致被PUA的一方自信心喪失,開始受制于人。

而通過大家廣泛的探討,發現這種不平等的相處模式,不僅限于[兩.性]關系中,還泛指其它不良的人際關系,例如友情、親情甚至是職場中,都有可能出現它的身影。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經過多項數據對比發現,那些容易被PUA的對象,都存在一定的共性,而且多與他們從小生存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容易被PUA的人,有哪些特點?

1、多為「批評敏感者」

具備這個特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別人的批評擊垮,別人一句話,可能會被她們解讀為:

「我真的太沒用了,她對我一定很失望。」

「為什麼所有人都能做好,只有我不行。」

「我是不是對她來說,完全沒有價值了,我該怎麼辦?」

自我價值感喪失、難受中夾雜著羞恥感、難以對自我建立正確的認知,種種問題接踵而來,別人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能輕易擊潰「批評敏感者」的心理防線,讓他們感覺到好像天要塌下來了,恨不得自己趕緊找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2、內心自我安全感不足

如果我們能冷靜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很多容易被PUA,容易被別人的話綁架的人,他們往往是沒有自我的,不能正確的評估自我價值,總是試圖用討好的方式來獲得肯定。

實際上,他們出現這些問題,都是因為自我安全感不足,所以在一段關系中,總是不自覺地把姿態放低。

害怕自己不聽話被父母討厭;害怕自己不夠好被伴侶拋棄;害怕在職場表現不佳被替代。

這些動蕩的、不穩定的因素,都源自你們的內心不夠強大,總是少了安全感,隨時擔心自己陷入險境中,正是如此,才容易被人馴服。

而自我安全感足的人,他們有堅定的目標,即使外人說再多,也不會絲毫動搖他內心真實自我認知,所以活得也會清醒一些,不會輕易被別人的話「綁架」。

心理研究發現,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在原生家庭成長的這段時間,對其未來的性格、行為以及心理都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上述的兩種容易被PUA的特質,當然也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長期被「馴化」出來的產物。而這多能從他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癥結所在。

不想孩子以后被PUA,別讓她受這三種苦

1、受「被打壓」的苦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呢?」這似乎是很多中國父母的口頭禪。而「被打壓」好像也是多數中國孩子成長路上的「主套餐」。

之前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過很多孩子,談起童年,他們幾乎都說「別人家的孩子才有童年,我們不配」。

足以看到,在孩子自我評價體系中,父母的評價對他們的自我認知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意義。一個慣用批評,習慣性否定打擊孩子的家庭,往往會導致孩子對自我的評價是負面的。

他們的性格中容易滋生出「不自信」

和「自卑」,部分小孩還會伴隨著自我反省意識太盛、不自覺討好等,而這恰好就容易導致她日后成為被別人PUA的對象。

2、受「不被愛」的苦

從小在冷漠或者支離破碎中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小孩,會不自覺地在「愛」這方面所有欠缺,他們總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所以爸爸媽媽才會分開,爸爸媽媽才會對別人另眼相待。

時間長了,容易產生愛的「匱乏感」,因為缺乏所以更加渴望擁有,為了得到別人的愛,他們可以傾盡所有,哪怕失去自我,哪怕知道前方布滿荊棘,他們也還是一頭扎進去。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被PUA了,他們還甘愿受制于人、委曲求全地跟對方在一起的原因。

3、受「被管控」的苦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煤氣燈操縱效應」,它是由心理學博士羅賓·斯特恩提出的。

在煤氣燈操縱中,操控的一方往往性格異常強勢,具有決定對方是非對錯的權利,公然對弱勢的一方進行評判,通過「道德綁架」來控制對方;而被管控的一方,自我認知已經喪失,他們只能通過操縱方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對錯。

這種關系其實也常在親子關系中出現。

很多強勢的父母在管控孩子時,都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把自己的價值觀強行套在孩子身上,使其更好地被操控。

從小在這類原生家庭中成長的小孩,往往總是習慣地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經常委曲求全,長大后也非常容易被人拿捏。

【總結】

總而言之,如果父母不想孩子多受苦,就需要從小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環境,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給孩子話語權,培養他們的主見;

2、多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建立他們的自信;

3、給孩子試錯的空間,讓他們發現有時候不滿足別人的期待也沒有什麼。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