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幅圖片,好有愛:
文案是「金窩銀窩不如媽媽嘎吱窩」,這邊還沒被萌萌的寶寶可愛夠,畫風一轉,被下面的評論逗樂了:
現在有多可愛,以后就有多氣人。
想來,還真是。哪個寶寶不是帶著小天使的模樣降臨到我們身邊,大人帶著寵溺的目光,看著他們一步步的長大。
卻發現,孩子越長大越氣人?身邊的毛病好像也越來越多。
其實,對于孩子的缺點,如果不是致命的,不要過于在意;然而是優點,需要父母用放大鏡來看。
然而,如果你家孩子身上有以下三種「壞毛病」,別急著訓斥阻攔,研究發現,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腦力超常的表現。
很多老人對于寶寶吃手這事,真是深惡痛絕。看到寶寶把手放到嘴里,或者把感興趣的東西放到嘴里嘗一嘗,仿佛如臨大敵,趕緊呵斥阻止。
其實,大約從寶寶2個月開始,就開始努力地想把自己的小拳頭塞進嘴巴里,4個月能夠吃到東西,更是逮啥吃啥,一直到七八個月達到[高·潮]。
《關鍵期關鍵幫助》一書中,芭學園的創立者李躍兒老師講到:「這是因為寶寶進入到了人生中第二個敏感期——口欲期。」
研究表明:人類的神經元在母胎里就已經形成,但是其是獨立的,并沒有形成連接。當寶寶出生之后,受到環境刺激,這些神經元開始「躍躍欲試」,嘗試開始新的連接。
寶寶吃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他進行努力嘗試的行為,當嘴巴啃到手,或者觸碰到拿到的東西,這個外界刺激就會傳達到寶寶大腦,這塊的神經元就進行了快速連接。
就這樣,經過不斷地嘗試、刺激、指令,連接成區域的神經元網絡就搭建成了寶寶最初的心智模式。
當寶寶在這個時期能夠被允許盡情「吃手」,像啃「小豬蹄」似的,寶寶就會順利度過這個時期,不會發生外界阻止,而導致長大后補償性喜歡「啃手指」
的現象發生。好友倩倩曾給我吐槽:自己的一瓶高檔化妝品海藍之謎被妞妞全糊在了臉上,自己簡直是又氣又好笑,還覺得頭疼,這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你能想象一個「熊孩子」的破壞力嗎?他們會把家里搞得「面目全非」,到處涂鴉、亂扔東西,小男孩會拆卸家里能拆卸的玩具、物件,小女孩會偷抹媽媽的化妝品、美美地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在家里到處「溜達」。
2—4歲,是寶寶建立各種秩序、規則的時期,這時候的寶寶,好奇心爆棚,總是各種執拗、不服管教,一個不如意就鯉魚打挺,希望全世界都圍著自己轉。
這時期的寶寶表現出「小惡魔」的特點,很多家長總是把「要聽話」、「要乖一點」掛在嘴邊,其實寶寶這個時期是大腦飛速發展的時期。
因為身體的各項能力趕不上大腦的發展速度,所以這時候的寶寶會有挫敗感,表現出「氣急敗壞」的樣子。
耶魯大學教育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曾提出「三元智力理論」
,他認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三個關聯能力,即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息息相關。小孩子破壞力的背后,是動手能力強的體現,進而是一種很強的創造能力,因為他們在以自己的一種方式認知世界。
家長知道后,要在這個時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鼓勵寶寶進行探索,幫助孩子共同建立規則,在教養孩子上,不嚴苛不溺愛,做到「溫柔而堅定」。
大概在孩子10歲左右,會迎接人生中第三個叛逆期。
和小時候的叛逆不同的是,這時候的表現除了愛頂嘴,還特別喜歡挑戰權威,尤其是父子關系不和諧的,這個階段尤其緊張。
最近家里經常彌漫著「父子大戰」的硝煙味,動不動兩人就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老公想讓大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大寶不僅不愿意照做,反而找出種種理由進行「駁斥」。
盡管人人都不喜歡被「針鋒相對」,但是愛頂嘴并不是「胡攪蠻纏」,而是代表孩子這幾項能力比較強:
第一,愛頂嘴的孩子,思辨能力強 這樣的孩子,思維縝密,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且有著敏感的「雷達」,接受著最先進的信息。如果父母一味躺在過往的功勞簿上,不進取,卻一直耳提面命讓孩子好好學習、端正做人,試問:如何能夠以理服人呢?難怪孩子會毫不猶豫地駁斥回去,弄得父母一個大紅臉。
第二,愛頂嘴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
好友麗麗說小時候,媽媽動不動一生氣就丟給她一句話:「以后你也一樣沒出息。」她每次聽后,都直接回頭頂過去。好的父母,嘴上有一個拉鏈。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簽,事實證明,那些面對父母的責罵不還口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也會選擇「忍氣吞聲」的過活。
第三,愛頂嘴的孩子,能夠不斷輸出觀點
埃里克森在「人格八階段」理論提到:6—12歲的孩子是克服自卑感,獲取勤奮感,通過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合作來增強自信。
「頂嘴」的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自尊心強,喜歡表達,性格外向,起碼內心是敞開的,這樣的孩子會很少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