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2022/11/22

最近朋友跟我聊天,提起了這麼一件事情。

她說,小學二年級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問我:「媽媽,我們家有幾套房子?

朋友一時半會沒有想出好的回答,只能隨便糊弄兩句,岔開了話題。

沒想到第二天孩子回家又提起了這件事情,說他同學家里有五套房子,還不停地追問「為什麼我們家沒有那麼多?

朋友頗為震驚,孩子這麼小的年紀,哪能想到他會有這樣的問題?

為了不讓孩子染上愛慕虛榮和攀比的心理毛病,朋友覺得很有必要跟孩子談一下金錢觀。

當孩子遇到錢,缺失的教育毀一生

很多孩子,似乎對錢都沒有什麼概念。

錢在他們眼里只是父母用手機一掃的事情,他們更不懂得金錢背后的勞動付出。

許多父母,很少與孩子談論金錢,有的父母認為,跟孩子談錢,太俗氣了,長大以后他自然就懂了。

殊不知,孩子很多行為的背后,早已暴露了父母對孩子金錢教育的缺失。

我們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不是為了讓孩子過早就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而是為了讓他懂得珍惜。

既不給孩子灌輸「窮」的觀念,也不給孩子「富」

的虛榮,讓孩子明白,你想要的,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教育家默克爾說: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的教育中心,就如同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家庭教育中,不和孩子談錢,是父母最大的失職!

《窮爸爸富爸爸》里,投資教育家羅伯特·清崎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

這個人是誰?

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抓住敏感期,簡單三步跟孩子談談錢

孩子之所以會亂花錢,很大原因在于他們根本不知道錢是怎麼回事。

因此,金錢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無論家庭窮還是富,我們可以如實和孩子說,重要的是,必須讓孩子明白,錢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掙來的。

作為父母,該怎麼跟孩子談錢呢?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敏感期,就財商而,6-12歲是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最好的時機。

1、3歲前,認識數字和物品對應關系

年齡較小的孩子,連數字都搞不清楚,我們更不能指望他對金錢有清晰的認識。

比如壓歲錢,孩子3歲前所獲得的壓歲錢,父母肯定要收起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怎麼進行財商教育呢?

其實,每次逛超市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比如,去超市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要買幾個蘋果、幾個西紅柿,讓孩子建立數字和實物的對應關系。

在看到某個物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認識價格標簽;

了解標簽上的文字、數字,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對「錢」有了簡單的認識。讓他明白,錢可以用來買物品。

2、3-12歲,談談錢要怎麼花

孩子3歲之后到12歲這個階段,會經歷對數名、數字、數量的興趣,以及對數的序列和運算的興趣等,這是一個完整的數學敏感期周期。

只有當孩子建立了數名、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對數字運算有了興趣之后,財商教育才真正進入啟蒙階段

超市,仍然是孩子認識金錢最方便的實踐場地。

去超市之前,家長可以跟孩子列出購物清單,或漢字或圖形,然后做出預算;

這樣孩子就可以知道哪些東西能買,哪些東西不能買,也懂得價格標簽上數字的含義。

「今天媽媽就給你120元,你要買清單上的物品。」

「這是一張100元,一張10元,兩張5元,一共是120元。」

超市購物,是教孩子分辨錢,學習基本的算術,財商啟蒙的最好場所。

有的幼兒園會開展「年貨大集」、「地攤超市」等活動,讓孩子準備一定數額的錢,自由購買孩子們事先準備的物品,這樣的活動都是在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認知。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對數字運算和金錢都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對基本的經濟學常識仍然缺乏。

比如看到自己喜歡的就買,對物品的真實價值仍然缺乏認識,仍需要父母的引導。

因此,3-12歲的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零花錢,并有權利自主支配零花錢的去向;

但這個零花錢的數額不宜過大,以每個家庭經濟狀況而定。

不管孩子的零花錢是多還是少,父母都應引導孩子學會管理金錢。

告訴孩子,只買需要的,而不是買所有想要的,學會取舍,合理消費。

3、12歲之后,談談錢來之不易

12歲之后的孩子,開始對「錢」能帶來的各種效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著作《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將孩子對「錢」所產生的這種特殊興趣,稱之為「財商的敏感期」。

這個年齡段左右的孩子,對擁有自己的零花錢和支配零花錢有了越來越濃的興趣。

有的孩子會問父母「媽媽,我們家有多少錢?」、「爸爸,你一個月賺多少錢?」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孩子的未來也必然要跟金錢打交道。

可以說,金錢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就如同家庭的重心一樣重要。

如果你想讓孩子父母掙錢的艱辛,最好的地方莫過于帶孩子去菜市場看一看。

菜市場,能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麼叫「生活」,菜多少錢一斤,一家人一天的開銷是多少,市場上形形色色的人,為了生計而付出的努力勞動。

只有讓孩子看到生活的百態,他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明白一切都來之不易。

金錢教育,可以讓孩子提升理財的能力。

只有這樣,孩子在長大之后,才會成為金錢的駕馭者。

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就缺失金錢教育,對金錢沒有概念,又沒有父母加以引導,那麼孩子必然會隨意消費,有的甚至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

錢,只是一種貨幣,它本身沒有善惡,就看父母怎麼去引導。

教孩子認識錢,意義遠在錢之外。

一個人的金錢觀,很大程度上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

和孩子談談錢,是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課。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