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一部印度影片《起跑線》,刷新了很多人對孩子教育的認知。電影中講述了拉吉夫婦為了女兒能夠從小獲得最好的教育,考上名校,不惜假裝下層人民,進而和貧民孩子一起爭取寶貴的入學名額。在笑中有淚的劇情中,因為無法融入到貧民的生活,導致最后被揭穿,而皮雅最終沒有選擇去貴族學校上學,而是選擇了到貧民學校去。
不說這部電影中反映印度教育的黑幕問題,只是拉吉夫婦為了女兒皮雅上名校,不惜為此做出巨大的犧牲,讓我對此反省,上名校真的重要嗎?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真的是每個家長都要做的事情嗎?
對此我認為不盡然是這樣,比起讓孩子上名校,有三點更加重要,家長們需要注意這三點。
1、 學會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雖然還小,讓孩子學會負責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在此之前,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
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責任,要孩子意識到需要對自己負責。孩子到自己吃飯的年齡,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不要害怕他餓,就想辦法哄著吃,這樣孩子是沒有辦法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吃飯要對自己負責,穿衣服要對自己負責,甚至自己的玩具和書本都需要自己去整理,作為父母要刻意培養孩子的這種責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都可以慢慢的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夠意識到要學會負責。這個是比上名校更重要的事情,做好這個,已經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了。
2、 學會求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現在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說,「養孩子真的不容易,除了吃穿之外,每年花在興趣班上的錢就不少,這還不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將來能夠上一個名校。」于是在星期天的本該是孩子玩游戲、玩玩具的時間,卻看到家長帶著孩子穿梭于各種補習班。最后的結果是家長累,孩子出現厭學的情緒。
家長這種把一切好的都給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能夠學習到很多知識,比起來說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會更加重要。
比起家長和孩子放棄休息時間,穿梭于各種興趣班之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己學會求知會更加重要。比如一味的逼著孩子上名校,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更加的重要。
3、學會獨立,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估計很多人都聽到過「媽寶男」這個詞,就是說孩子長大了,還學不會獨立,事事都依靠媽媽,甚至有的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講的就是一個男孩考上了名牌大學,還要媽媽陪讀,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這是因為這個男孩除了學習成績好之外,其他的都一無是處,沒有任何獨立的能力,甚至連吃飯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這是因為孩子的媽媽從小就只要求孩子讀書,并沒有教他一些生活自理的能力,事事親為,什麼事情都給孩子處理妥妥的,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導致男孩上大學了,還離不開母親。為了讓孩子上名校,養出這樣的孩子真的好嗎?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沒有必要事事親為,可以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做事,就算是錯了,那也是寶貴的經驗,也不要在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剝奪孩子獨立的權利。
由此可見,對于孩子來說,上名校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賴以生存的技能,更能讓孩子受益一生,因此,家長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把重點放在孩子的技能培養上,相比培養出一個只知道學習,考上名校的學習機器,讓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長,才是孩子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