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定終身!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寶寶有這4個「毛病」別慣著
2021/12/23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要不斷糾正孩子的錯誤,因為這個年紀孩子的性格會伴隨他一輩子。

寶寶3歲時家長管,最多不過哭鬧一場;待到過了12歲再想管,他就不會再聽,甚至可能會以極端的方式拒絕管束。近年來青少年中發生跳樓、服藥自尋短見等案例已屢見不鮮。

所謂「三歲定終身」, 3歲左右的寶寶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而3-6歲是管教的最佳時期,所以家長務必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尤其當孩子的行為出現4個方面的「偏差」,家長更應「使勁兒管」,該批評該責罰,絕不能心軟。

★孩子發脾氣就摔東西,適當發洩建議冷處理

隨著寶寶自我意識漸長,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小情緒,有情緒也很正常,但要學會合理宣洩。有些寶寶受家庭環境影響,或通過模仿(電視情節和同齡人),很可能出現一發脾氣就摔東西的行為。自己的玩具、家裡的物件,都成為他發洩的工具。

【育兒招】

◇寶寶偶爾生氣摔東西可以理解,畢竟每個人都有脾氣。

這是一種 宣洩情緒的方式,只要不過分,家長可不必理會。孩子宣洩完後自覺無趣,便會停下來了。

◇寶寶因不合理要求被拒絕而亂發脾氣時,家長要 堅持自己的底線,無論如何也別輕易妥協。否則經過一次或數次後,寶寶會認為這是一種行之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寶寶發脾氣正上頭時, 家長不要與之正面衝突,冷處理是最好的辦法。待平靜下來以後,再告訴他行為是錯誤的。

★不同意就撒潑打滾甚至威脅,底線不應頻繁被觸碰

都說 「可怕的兩歲」「麻煩的3歲」,經歷過的家長才深有體會:這個階段的寶寶真的很難應付!也有些家長為省事、圖清靜,對孩子的要求基本上都會滿足。這就使得孩子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如果不滿足,就用「殺手鐧」:撒潑打滾,甚至不惜以傷害自己來威脅父母。

【育兒招】

◇孩子這樣的行為不能縱容, 家長可以先嘗試說服孩子,實在不行只能強行制止。把孩子抱起來,離開公共場所或有可能造成傷害的環境,之後再慢慢「秋後算帳」。

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如:吃飯時不許玩、睡前不能吃零食、電視只看半小時等)

並且要讓其知道父母的底線,一旦觸及就不會被接受,甚至要受到責罰。孩子嘗試幾次後,就會有清晰的認識,不再輕易「越界」。

◇能否 與孩子之間達成默契與共識,在于親子間的溝通。良好的溝通能讓孩子樂于接受教育,懂得是非觀,也慢慢學會表達自己,不為難別人。

★孩子的撒謊行為,不同「動機」應區別對待

如果3-4歲的寶寶撒謊,可能是他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無法將事實準確表達出來,造成撒謊的「假像」;又或是他把 想象與現實發生的事混淆,導致出現一些「無中生有」的情況。5-6歲的寶寶,則有可能是 出于模仿大人的行為或逃避責任而撒謊

【育兒招】

◇家長發現孩子撒謊,無論出于什麼原因,都需認真對待。應該對于孩子「不實的言語」予以糾正。如果是無心之失,那麼 只需強調正確做法,告訴他真正的事實即可

◇如果孩子是故意而為之,那麼家長就需要 針對其動機進行耐心地引導和教育。觀察孩子是否有承認錯誤及悔過的表現, 適時表揚和鼓勵,樹立孩子改正缺點的信心

◇再者 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修養,父母的榜樣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做事沒規矩,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的孩子上幼稚園後,很難融入其他小朋友的圈子,原因就是 太沒規矩,不尊重別人、喜歡爭搶、亂喊叫、不排隊、不守紀律等。也許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等大點就懂事了。但這並不能成為放任孩子不管的藉口, 不及時管教,孩子長大後只會越發沒規矩,更不受歡迎

【育兒招】

◇有些孩子因家裡有老人寵溺,養成了嬌慣任性的脾氣,在家是「小霸王」,出去外面眼裡也沒別人。所以家裡所有成員,一定 要做好思想溝通,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儘量達成共識

◇寶寶兩歲左右開始進入秩序敏感期, 家長應當尊重他的一些秩序要求,並適時培養其規則意識。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 守規矩、懂禮貌的寶寶才會得到別人的接納和認可

◇家長要 多陪寶寶閱讀有關內容的繪本,通過學習和體驗了解更多生活規則。平時也可以 多帶孩子與同齡人多接觸

,傳授他一些交際的方法和技巧等。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擺渡人,在他人生剛啟航之時,我們要替他把控好方向,使其在自己的人生航道上順利航行。孩子的未來充滿了未知,但也能從他父母前半生的學習態度、生活狀態等,大抵上猜得出孩子後半生的結局。

養育一個孩子,其實也是家長的一場修行,攜手孩子一起成長,直到遇見更好的自己。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