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班主任坦言: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多來自這種家庭
2022/10/08

高中班主任來旅游,同學們攢了個局,給他和師娘接風。畢業十幾年,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小老頭還是跟以前一樣健談。雖然退休了,但作為教育一線工作了幾十年的優秀教師,老頭的話題始終圍繞著教育。

席間靜文一直拉著老師請教,青春期孩子要怎麼管。靜文家女兒今年剛上初一,成績還不錯,被點招進了重點中學。但開學這一個月,孩子發現周圍的孩子都是學霸,自己有些力不從心,導致每天回家負能量很大。

甚至放狠話「不學了」, 短短一個月,以前那個積極向上的孩子突然性格大變,與父母溝通也都靠吼。靜文甚至表示, 有些后悔讓孩子去了重點高中,現在她在想要不要給她轉到相對輕松一些的私立學校

小老頭聽了后,立馬皺起了眉頭說: 你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不要一有問題就想著給孩子找捷徑,這種壓力對孩子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讀書沒有捷徑,你現在給她換個輕松的環境,以后呢?

孩子沒本事,大部分是父母造成的

小老頭說完靜文后,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都是自己考出來的,才從小縣城來到北京工作、生活,應該知道學習對一個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

但我發現, 你們這代人有個共同的毛病,就是「課題不分」,總喜歡把孩子的「課題」攬到自己身上來。不僅弄得自己很忙,更是剝奪了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小老頭分析了靜文的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這屆家長,過于擔心孩子會遇到挫折,有點風吹草動,就恨不得八百里加急幫孩子解決麻煩。但這樣的后果,不僅會讓孩子越來越失能,還會影響孩子的抗逆力。

從來沒靠自己解決過問題的孩子,碰到困難后第一反應一定是逃避,這些孩子長大后大多不具備解決問題的素養。

小老頭說帶過的學生, 但凡是家里恨不得包辦所有事的,長大后大部分都是「沒本事」的。即便有人在校時成績還不錯,但進入社會由于解決問題能力不足,也逐步平庸。

他建議靜文,完全可以利用孩子不適應新環境的這個時期,給孩子來一場挫折教育。

他說 挫折教育真正的核心,不是給孩子制造挫折,而是陪孩子一同面對挫折。

聚會后,反思了小老頭說的問題,深以為然!何止靜文,我不也是如此?身邊有太多的 父母,恨不得替子女扛下所有的困難,但誰又能知道這些苦難對孩子而言,會不會是另一種機遇呢?

每一個「沒本事」的孩子身后,都站著一個事事包辦的父母

看到朋友圈一位叔叔吐槽,985畢業的兒子,每天在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出去找工作碰了幾次壁,就縮在家里好逸惡勞。 一邊理所應當地啃著老,一邊抱怨大環境不給年輕人機會。

后來去考公務員,成績出來差了十萬八千里,又找借口說: 這年代所有人都來考公, 競爭壓力太大。

父母急得找關系,好不容易爭取到一份銀行的實習工作,他卻嫌棄像個導購,沒有技術含量。

幾番折騰后,老兩口也終于明白,這兒子大抵是養廢了!叔叔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他說自己最大的敗筆,就是對兒子事事包辦。

當年,兒子小升初是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托關系進的重點中學。中學跟不上,又托關系給找補課老師,錢沒少花,成績勉強才跟上。

后來大學畢業,就算是銀行實習生的名額,也是憑著自己的老臉托人辦的。現在那些包辦已經開始反噬!

梁實秋曾說:「惡勞好逸,人之常情。就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

那些有遠見的父母,多少都帶著點狠心。他們不會在孩子想要偷懶的時候,出面包辦,反而會溫柔堅定地拒絕,逼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直屬領導的閨女,高中時也在北京重點中學,剛進去孩子也跟不上,每天很痛苦,甚至揚言要輟學去韓國當練習生。但領導沒有任何斥責,而是找女兒深入地談了一次話。

他告訴女兒: 每天很痛苦,是因為在進步。上山的路不好走,那是因為在往上爬。爸爸不可能讓你輟學去追求夢想,但我會跟你一起學,這樣你有不會的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從那以后,每天不管下班多晚,我領導都會翻開高中的課本跟娃一起學。

你能想到40多歲的人,每天刷高中各科題目的場景嗎?他的辦公桌上,除了計算機的專業書,就是高中各科輔導書。在爸爸的影響下,女兒很快就迎頭趕上,在今年也考出了620多的好成績。

所以你看, 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態度堅定而要求嚴格的家長。他們不會為了孩子突破底線,更不會將孩子的「課題」攬到自己身上,只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這樣既給了孩子尊重,又能讓孩子學會直面問題。

新學期,家長們還是要適當「狠心」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好習慣讓人終身受益」

習慣的培養本就不是一個舒服的過程,畢竟好習慣或多或少都需要自律,而自律則意味著要對抗惰性。所以, 作為引導者、陪伴者,家長必然要學會「狠心」。

孩子們遇到問題時,先別急著去行動,不妨先觀察一下。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孩子內心都有超越自己的需求,這會引導孩子們以最快的方式適應環境,尋找機遇。

而在這期間,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耐心陪伴,多給孩子一點信任,適當的狠心。所以,從今天起,和我一起試著相信孩子,并堅定自己的內心吧。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