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寶寶看書是瞎玩,買書是浪費錢,難怪你家孩子不如別人家聰明!
2021/12/07

「我兒子一歲多了,雙十一我給他買了很多書,可是他一看見就又咬又撕的,我覺得他還小,根本不會閱讀,只會玩,搞破壞,這個階段買了書也是浪費!」

這是前陣子在一個媽媽群看到的,一個一歲多寶寶的媽媽說的話,她雖然給娃買了不少繪本,但是覺得有點後悔了,認為寶寶還小,沒必要買。

到底小月齡的寶寶有沒有必要進行早期閱讀呢?寶寶只會把繪本拿來「各種玩」,是不是真的就浪費了呢?

這是今天糖媽要和爸爸媽媽們討論的話題。

當小寶寶抓著一本書咿咿呀呀的玩耍或撕咬時,我們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 這是應該被制止的;或者誤認為孩子這是不喜歡書。

你是不是也這樣想呢?

進入誤區啦!

其實,寶寶這樣的行為,表示他已經開始早期閱讀啦!

誤區一:小寶寶不需要閱讀‍‍

在給寶寶做早期閱讀時,很多新手爸媽會一不小心進入誤區而不知。

就比觀念認知方面,不少家長認為: 小寶寶不需要閱讀。

的確,自己帶娃的媽媽也發現了,1歲前的寶寶,只會拍打、摳、扯、扔著玩。

比如 6個月左右的寶寶看書,是抓著書咿咿呀呀的玩;

10個月左右的寶寶,看書是又撕又咬的,並不能好好坐下來看書;

就算到了一歲,直接抱著寶寶照著書給他講,他好像也並不感興趣。

小寶寶真的不會閱讀嗎?

當然不是!

其實, 寶寶沒出生前就具備聽故事的能力了。

有研究發現: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肚子裡的寶寶聽媽媽讀熟悉的故事時,胎寶貝的心跳頻率會發生變化。

如果是在寶寶出生前一個半月開始,媽媽經常朗讀一小段故事,那寶貝出生後,每次聽到媽媽再讀這段故事時, 他們吸吮奶嘴的速度會加快,強度也會增加。

所以呀,對寶寶是有影響的。

另外,這麼小的寶寶不是不會、不需要閱讀,而是爸爸媽媽要了解早期閱讀的本質。

近代大腦科學研究證實:手指與大腦有著神奇而微妙的關係。

手指運動可以影響大腦的多個功能區,促進大腦思維發展。

比如給寶寶玩觸摸書,書中的不同材質,讓寶貝去觸摸感受,還有咬咬書讓寶寶去啃咬感受,這都是早期閱讀的意義。

0-3歲寶寶的早期閱讀,是指寶寶動用 視、聽、觸、嗅、舔 等一切感官,來理解色彩、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符號的所有活動。

也就是有點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早期閱讀是為寶寶 從生理上創造安全成長的條件,如果爸爸媽媽能配合豐富的表情、聲音、肢體動作,生動的去給寶寶講解, 那寶貝的心理也是很滿足的!

誤區二:沒有重視早期閱讀的遊戲性‍‍

我們小時候一般不會看書很早,而且最開始接觸書,家長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樣,大多只有一個目標: 認字。

每看一本書,最好把裡面全部的字都認識了,把書中的內容背下來給他們聽,他們就很高興,還會誇獎說「真棒,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以後一定學習好。」

但其實, 這樣的早期閱讀方式,也是掉坑了。

0-3歲寶寶的閱讀,和其他年齡段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遊戲性」

為什麼小寶寶看書需要當成遊戲玩呢?

很簡單,因為 寶寶還小,還沒掌握真正的語言,認識主要靠「直接感知」,擺弄和操作物品,具體的去抓、摳、捏等,這樣的行為能讓寶寶獲得機能性快樂和生理上的滿足感。

也正是因為如此 ,給0-3歲寶寶進行早期閱讀,要具有「玩具性」

比如 發聲書,一按就能發出聲音,一模就能發光。

又如 立體書,像真正的實物擺在寶寶的面前一樣,還有很多寶寶可以「玩懂」的小機關;

再如 洗澡書,在水中能玩的小繪本,會變色、發聲,不僅讓寶寶玩的開心,也有助促進認知發育。

所以,有些這個階段的小繪本, 又會被打上「玩具書」的標籤,就是在閱讀的同時,把遊戲性發揮到淋漓盡致。

這樣的 「適齡」小繪本,寶寶當然喜歡看了,對他們來說,看書更像是玩書、捉迷藏、玩樂高、過家家一樣有趣。

但這個遊戲需要 高度集中注意力、需要動手動腦,也是一項讓寶寶樂此不疲的閱讀遊戲。

現在越來越多的繪本,開始重視遊戲性,所以出現了很多我們大人看似「奇怪」的繪本, 但卻是遵循寶寶發育特點來設計的,並不像我們小時候進行的早期閱讀,只是局限在認字。

因此,陪寶寶看書時,家長也要轉變觀念,覺得書中沒幾個字,沒啥講的,不妨和寶寶說「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帶著寶寶「玩起來」,去書中尋找童真的樂趣。

當然,除了早期閱讀,在生命早期1000天的階段,也要重視寶寶的餵養護理和其他方面的早期教育。

前面說的兩個早期閱讀的誤區,你有沒有中招呢?你家寶寶在1歲前有沒有重視早期閱讀的培養呢,也歡迎來分享你的經驗呀。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