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父母不要強迫
2021/01/29

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人見人愛」,走到哪都既懂事又有禮貌。加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禮數」在我們眼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

但問題在於,很多家長都想著孩子能夠懂禮貌,但卻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懂禮貌。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逢年過節的「打招呼」。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有個「甜甜的小嘴」,見到親戚朋友就會逐一問好打招呼,那當家長的臉上就會非常有光,感覺很長臉。

但事實上,多數家長是體會不到這種榮耀的,因為大多數孩子並不會如此開朗外向,在這些場合往往會「手足無措」。 甚至父母叫孩子打招呼,孩子都不會張口。

家長在鬱悶的同時也會疑惑,「為啥我家孩子就是不愛打招呼呢?也太不懂禮貌了!」

孩子不愛打招呼,是「不懂禮貌」嗎?

昨天我們聊到孩子的問題,還說到這個事,豆豆媽假期帶孩子去竄門,結果就很尷尬,見到親戚朋友豆豆也不知道跟親戚打招呼,相反,自己妹妹家的孩子樂樂,就要好很多。

樂樂還沒有豆豆年齡大,但是

小嘴甜得很,見誰都是「不叫人不說話」,禮數非常到位,惹得大家一陣開心。

反觀豆豆只是小臉漲的通紅,見到人也不知道打招呼。整的豆豆媽著實難堪。甚至一度要因此發火,不過好在豆豆爸看出了妻子的怒意,打個圓場把這事掀過去了。

豆豆媽很鬱悶,感覺很有挫敗感, 為啥自己精心教育的兒子這麼沒禮貌呢?豆豆媽的吐槽引發了大家的議論。

不少寶媽表示類似的事情自己遇上過,但過後細想一下,可能並非孩子不懂禮貌,原因其實是多種多樣的。

為什麼孩子遇見熟人會不打招呼?常見四種原因

1、孩子對陌生人感覺恐懼

幼兒說經常提到,7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恐懼陌生人, 這也叫「陌生人焦慮」。例如一個小寶寶見到不熟悉的鄰居,當鄰居要抱他時,他會哭著撲回媽媽懷裡。原因是相比起新生兒,7,8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有了初步的記憶,他們能分辨誰是爸爸媽媽,誰是第一次見面。

很多小朋友到了2,3歲,這種陌生人焦慮還存在,如果他們這時入園,會哭得比其他孩子更撕心裂肺,經歷的心理焦慮更多,如果處理不好,便容易留下心理傷痕。還有部分平時與他人少接觸的大孩子,例如8,9歲等,也常常表現出持續的陌生人焦慮。

所以,因為「陌生人焦慮」的存在,有些孩子就不敢向他人打招呼。

2、孩子敏感內斂

有些敏感內斂氣質的孩子,他們考慮得比其他孩子多。例如,他們會想「打了招呼之後,我會不會被笑」,「她會不會問更多的問題」,「他會不會覺得我不夠聰明」……還沒張嘴打招呼,這些孩子已經在腦海裡把打招呼的想像場景「翻炒」了無數次。

因為擔心做得不夠好或擔心帶來更多問題,所以他們乾脆就不打招呼了。

3、孩子不懂如何回應

「我應該叫她什麼」,「他是爺爺還是伯伯」,「她是陳阿姨還是陳大姐」……有時孩子不知道該如何主動打招呼;有時是孩子不懂如何回應,例如別人說「你好可愛哦」,「你剃了小光頭呀」,「為什麼你沒穿多一點衣服」……

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就可能選擇沉默。

4、孩子被父母糾正過多,乾脆不作聲

「阿姨好」,一位小女孩這樣向一位老人打招呼。

但媽媽覺得不對:「錯啦錯啦,輩分不分!你應該叫她王奶奶!」

下一次,孩子又把一位伯伯叫成了叔叔……如果父母經常糾正,孩子可能感覺怎麼回答都不滿意,便乾脆沉默了。

日常做好的這幾點,培養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1)不強迫孩子

首先家長要做就是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尤其是孩子還不大,剛剛會說話不久的時候,這時 他的語言組織能力弱,表達能力也弱,不會打招呼是很正常的,家長沒必要強迫。

父母可以嘗試蹲下來慢慢的教孩子,告訴孩子對面的是誰,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孩子。

但這個過程要情緒緩和,孩子能學會最好,即便學不會或者依然不願意開口家長也不要強迫。

2)平時多做示范

有的孩子因為比較害羞,加上沒什麼經驗,自然很恐懼打招呼,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入一些人多的場合,然後讓孩子看著自己怎麼跟別人打招呼。 久而久之孩子的膽量會被鍛煉出來,也能學會怎麼樣打招呼,之後再讓孩子打招呼他就不會這麼抗拒了。

3)生活中學會適當放手

還有些孩子是因為被父母的控制的太嚴格了,生活中什麼事都喜歡替孩子做決定, 導致他出現了反抗情緒。家長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手,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做決定。

家長只要保證在大方向上孩子不犯錯就行,小事情可以給孩子建議,但儘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 給予孩子意料之外的肯定。

只要孩子覺得他真正的被尊重了,自然也會去尊重別人。

Wendy媽有話說:

人們常常說,孩子的成長就像學走路,一翻二爬三扶立,還要跌跌撞撞、踉踉蹌蹌。所以,孩子不打招呼,別再冤枉孩子沒禮貌了,那是因為他們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社交人,需要父母的幫忙呢!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