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中學生仇視父母!為何養著養著就成了仇人呢?
2022/04/03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經歷過,或者親眼見過:有一些孩子養著養著,就 跟父母的關系惡劣到「不共戴天」了,不是叛逆就是和父母作對,甚至還帶了仇恨,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中間 父母的責任還真占了一大部分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可以非常優秀,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全方面的都為孩子著想,但有一些 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卻造成親子之間的關系就出現了隔閡。

小孩子不太會記事,過去就忘了,大家不要這樣想。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他們童年的一些傷害反而會越發清晰,特別是孩子的青春期。

有人曾經做過調查 ,發現中學生對待父母的態度,有將近一半多是 對父母呈反對或者痛恨的態度。只有極少數的中學生,表示是喜歡父母的。

案例小諾的成人禮,父母給她準備了一個大蛋糕, 她給了父母一封家書,讓父母潸然淚下。這封信,她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已經18歲了。我真高興,自己已經長大了,馬上就要上大學了,可以去很遠的地方, 不用再和你們生活在一起了

你們總是說很愛我,可是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弟弟出生的時候,我六歲,你們非要我自己去一間臥室睡覺, 我害怕我拼命地哭,可是,你們一點都不動搖,說是為了鍛煉我的獨立性。你們知道嗎?我每天晚上都會做噩夢, 哭著睡著,睡醒了又哭

后來,我上學了,媽媽 有時候很愛我,我發現那都是我 考試成績好的時候。只要我考試失敗了,你們 從來都沒有安慰過我,有時候 會打我,有時候罵我很難聽,還說是為了我好。我想知道,如果我一直都是學習成績很差勁,你們會一直這樣對待我嗎?

你們并不愛我,你們愛自己的面子,勝過愛我太多了。我每天盼望著自己長大,那樣舊再也不用被你們打,被你們罵了。」

一封信的字里行間,孩子都 透露著對父母怨恨和懼怕,想要遠離父母的濃烈的情感。這就是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父母該有多麼傷心?

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打是親罵是愛,都是為了要求孩子有上進心。可是,孩子逐漸長大,到了 青春期,卻 開始恨自己的父母了。

我覺得這大概都是因為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正確,才造成這樣的后果!

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塑造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是但 許多父母的愛是自私的、有條件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要好,不然就會被父母各種嫌棄,各種批評。特別是一些父母會用打罵的方式來管教孩子,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將來好。

還有的父母,總 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來成長,有的孩子比較內向,父母就很苦惱,這將來怎麼在社會上混,所以他們就拼命讓孩子鍛煉成「外向」的性格。結果,孩子沒有長得外向,成長過程還很痛苦。

我不能如媽媽的愿,她就不愛我, 這樣的愛,給孩子的限制條件太多了。讓孩子覺得委屈,不能回報父母無私的愛,而是產生了深深的怨恨。當孩子長大,覺得自己有能力去和父母抗衡,這種 內心積攢的委屈就會發泄成怨恨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越長大越有自己的思想,有時父母安排好的路,可能并不是最適合孩子的。所以,父母要 尊重孩子的個性,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平時陪伴孩子少,孩子不愿意服從父母的安排。

還有一部分孩子會怨恨自己的父母,不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多,而是他們為了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即使陪在孩子身邊,也 總因為各種忽視孩子

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養育,等到 孩子的一些問題出現,他們再會想辦法來管孩子。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就開始發慌,想要各種方法去彌補,結果家長越是在乎的事情,孩子反而不愿意配合。

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說過,養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

我們如果對孩子的養育沒有做好,就沒有資格對孩子的事情指手畫腳。因為我們不是孩子最在乎的人,你的建議也只會招來孩子的厭煩和反抗。何況孩子在6歲前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父母小時候溺愛孩子,不能滿足孩子的愿望會遭到怨恨。

還有一種父母非常愛孩子,于是對孩子百依百順,結果孩子長大以后對父母也不懂得感恩。

我見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高中生 想要一雙限量款的鞋子,媽媽沒有錢買, 就對父母破口大罵,說他們是無能的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每個人都有依賴心理,剛開始會覺得不對,可時間 久了就會覺得理所當然。所以,父母對孩子好,但是也不能百依百順。溺愛會讓孩子覺得我們是欠他的,一旦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就會怨恨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對父母比較叛逆的現象是很正常的,但是 對父母過多的怨恨就不對了。我們不想把孩子養成自己的仇人,就要提前預防孩子青春期叛逆、怨恨父母的現象。如果你能 避開以上幾點,就能 收獲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

父母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特別是孩子失敗的時候,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支持。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像朋友一樣和孩子相處,走進孩子的心里,明白孩子心里是怎麼想的。

家長也需要學習,像優秀的家長吸取經驗,做有科學理念的父母。

學習不一定能讓家長百分百地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不學習一定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愿每個寶媽都能成為學習型寶媽!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