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出身,不是家境,而是這3個時刻……
2022/05/07

年輕的時候,以為愛就是轟轟烈烈。養娃后才明白,愛是日常。愛是瑣細。愛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明天母親節,這是一篇很有愛的文章,送給每一位母親。 祝所有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父母對孩子的愛,并不簡單。我們愿意為孩子付出辛苦汗水,愿意為孩子付出精力財力,甚至愿意為了孩子付出生命。

但是,父母付出的再多,孩子未必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們陪伴孩子一生,讓他們刻骨銘心的,不是多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一些瑣碎的小事。

這些小小的時刻,也許我們不曾在意,可卻能讓孩子一生銘記。

媽媽表達愛的時刻

大多數傳統父母,總是含蓄而深沉。表達愛的方式,不過就是一句 「吃飯了」、「多穿點」

孩子能夠感受到的,能夠記住的,永遠都是父母表達出來的時刻。

孩子就是最真誠的動物,你表達出來「我愛你」,他們才能感受到自己被愛。

有的母親,

忍痛不買自己喜歡的裙子, 省錢給兒子買一套樂高;

在孩子遇到學業壓力時, 媽媽會當他的」心理醫生」;

為了兒子喜歡吃的糖醋里脊, 酷暑時節在廚房里忙碌。

而這些,孩子往往未必能感受到。

有一個8歲的女孩發燒了,媽媽在照顧她的時候,說「 要是我能代替你生病就好了」。女兒哭了,緊緊地抱住媽媽。

伏爾泰說: 「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讓孩子體味到被愛的滋味,要身體力行表達出來。

向孩子表達愛,告訴他」媽媽很愛你「,孩子就會感受到愛。他也會開心地抱著媽媽的脖子,告訴媽媽,她也愛媽媽。

走出半生,孩子也許不會記得你為她做過的糖醋里脊,不會記得你攢錢給他買的樂高。可她一定記得,媽媽總是對她說 「我愛你到天空那麼高」

受挫時,媽媽理解他的時刻

孩子未必需要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更記住的,是 遇到困難時,驀然回首,父母一直在他們身后守護。

曉薈的女兒,總是背不下來英文課文,跟著音頻聽了35分鐘,沒跟下來,女兒難過地對她說:「媽媽,英語太難了,我背不會。」

曉薈當時沒在意,特別輕巧地說了一句話:「沒關系,今天才周五,還有周六周日,一定能背下來。」

她說完之后,孩子一下子火了,她說:「我永遠背不下來,我討厭英文,我再也不想學,我不要去學校了。」

當女兒突然發火的時候,她微微地笑了笑,溫和地對孩子說:「媽媽剛才注意到,你特別認真地跟著讀,可是你讀了半小時也跟不下來。」

當媽媽理解她的時候,她一下子哭了,說:「媽媽太難了,我真的不會。」

曉薈說:「你平靜一會兒,媽媽做飯完過來看你,幫你一起戰勝它」。

長大后,女兒回憶起這個場景,常常感到欣慰。就是這些被理解的時刻,讓她感受到了愛。

其實,人在最脆弱的時候,父母支撐的力量就顯得尤為珍貴。

可能平時嬉戲打鬧,吵吵嚷嚷,但真到了孩子遇見困難的時候,就會真正感受他們的力量。孩子永遠記得, 自己在困頓的時刻,父母一直都在。

給他們無條件愛的時刻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熱搜,女兒給爸爸發了一條微信: 爸爸我失婚了,對不起女兒給你丟人了。

爸爸在凌晨五點給她回復:

「爸爸無比愧疚,當初沒有給我的女兒把好關,短短幾年讓你看盡人間丑惡,嘗盡了過去二十幾年沒有吃過的苦。

「睡醒后給我回個電話,爸爸接你和孩子回家。」

就是這簡單的一句「爸爸接你回家」

,戳到無數網友淚點,一瞬間把這個話題推到了微博熱搜榜單。

好長時間,家長的焦慮與內卷都被討論的很熱。作為一名媽媽,我除了心疼孩子,更心疼同為父母的家長。

我們為了孩子的成績,陪著孩子寒冬酷暑,陪著孩子東奔西走。但是,我們這樣的付出,孩子真的能記住我們的付出嗎?

不,他們可能覺得我們這樣的愛,是有條件的。 真正讓他們感動的,反而是父母給他們無條件的愛。

孩子期待的父母,就是那樣簡單呀。

我們陪伴孩子走到成年,要共同經歷十幾個春秋。

無數個瞬間,都會被時間的年輪碾壓成灰塵,最終灰飛煙滅。

那些孩子真正記住的,感受到自己被愛的,往往是一些小事。

這些小事,是所有母親日復一日對孩子的辛苦付出和無條件的愛!

明天母親節,祝所有媽媽,母親節快樂!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