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懂不懂事,完全在于父母怎麼教育!必看!
2022/03/01

關注我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對家庭教育的看法: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它只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其中一個因素,不是全部。

孩子長殘了,將責任一股腦全部推給父母,是不對的。

因為孩子之所以長成現在這個模樣,與三大因素息息相關:

1.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2.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外界因素3.孩子的私人邏輯但是,今天我談論的這個話題「孩子懂不懂事」,則與家長(孩子的撫養人)的教育直接相關。

家長的養育方式直接決定了孩子是否懂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至少一個熊家長。

為什麼這麼說?

社會行為

李玫瑾在講座中提到了行為分類:

學習好壞,是 智力行為

脾氣好壞,是 氣質行為

做事有無道理,是 觀念和信念行為

還有一種行為叫 「社會行為」,這個行為 一定是與其他人相關的。這個行為養成,決定了我們的孩子在別人眼中是不是「懂事」的。

李玫瑾還舉了個例子,如何區分「社會行為」。

聰明與自私。

我們評價一個人「聰明」,這不是社會行為,因為這與其他人無關,只與他的智力水準有關。

但是我們若說一個人「自私」,就是社會行為了。因為單獨一個人沒法體現自私,一定是與其他人在一起共事,才能顯出自私來。

因此,自私、冷漠、殘忍、熱情、寬容、善良……這些都是評價社會行為的詞語,都是與人相處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的行為。

而我們的 孩子懂不懂事,就在于上面這些詞語,他占了哪幾樣。

比如:

一個熊孩子在圖書館打打鬧鬧,這是自私。只顧著自己開心,不管別人受不受影響。

一個熊孩子生氣了,看到路邊的野貓野狗(甚至小朋友)上去就踢了兩腳,這不只是自私,還很殘忍,沒有愛心。

反之,如果你的孩子熱情、寬容、善良,那麼他表現出來的一言一行便是「懂事」的。

【注】

這裡的「懂事」指的是良好的社會行為,不是順從,不是聽話,更不是沒有主見。

孩子的社會行為習慣,取決于家長的教育方式

作為完整的個體,我們長成現在的模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是,單純談論「社會行為習慣」,則全在家長教育。

「孩子懂不懂事」這一點,家長可能要承擔全部的責任。

為什麼這麼說?

舉個簡單的例子: 「愛護環境」這件事

如果家長出門在外的時候隨便亂扔垃圾,不注重保護環境衛生,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形成這種行為習慣。

如果孩子第一次在街上扔了個香蕉皮,家長看到了,卻沒管,那麼孩子還會扔第二次、第三次……某一次被別人看到管了他,孩子還會認為那個人是沒事找事,甚至會理直氣壯地和那個人吵起來。

但是,如果家長愛護環境,在看到孩子第一次亂扔垃圾的時候, 教育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對,會破壞環境,還會加重環衛工人的負擔。然後, 讓孩子自己將垃圾撿起來放入垃圾桶。這樣的話,孩子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他事情,也是同理。

所有的社會行為,都是後天形成的,絕大部分都與父母(直接撫養人)的教育方式直接相關。

所以,我才說: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至少一個熊家長。

想要孩子具備良好的社會能力,就不要讓孩子「只管好自己」!

如果你有一個女兒,你想讓她找一個什麼樣的老公?

是懂得體貼她、能與她一起做飯、做家務的人?

還是一個什麼都不做、吃完飯就往沙發上一挪、只管自己吃飽不管她累死累活的那種人?

如果是前者,那麼就不要讓你的兒子什麼家務都不做什麼責任都不承擔, 不要讓他只管好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操心。

不要這樣。

無論從事業發展還是婚姻幸福上, 讓孩子「只管好自己」都是將他推入了「自私」的漩渦中。

如果,將來你老了,他不孝敬你,也是正常的。因為你就是如此教育他的,讓他只管好自己,不但容易讓孩子變得自私,而且他還會認為我們也應該管好我們自己,不要給他添麻煩。否則,就是我們的不對。

無論我們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終將要離開家庭,走進社會。將來無論是去公司工作,還是結婚經營家庭,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只掃自己門前雪」的自私之人合作。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他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讓他不但要管好自己,更要顧著家人的感受,為家庭貢獻自己的部分力量。

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有義務為家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吩咐他做一些小事,比如:將果皮扔進垃圾桶。

長大一些了,可以讓他掃地、擦地、疊被子、洗衣服……

即使孩子平時課業重,實在沒時間做家務,還有寒暑假呢。

在假期裡,將「做家務」這一項加入到孩子的假期計畫表中,讓孩子知道這些事是自己應該做的。

心態決定行為。

當孩子在家庭裡,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能力,那麼孩子進入到學校裡、社會上、婚姻中,也會展現出這些良好的質量,獲得老師、領導、伴侶的欣賞和認可。

自私,是個社會屬性。

如果你的孩子自私了,不要理直氣壯地埋怨孩子,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是將他推進「自私」漩渦中的推手之一。

自私的父母很容易養出自私的孩子,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言傳身教嘛。

但是,正常的父母也有可能因為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習慣于站在「中心位置」獨享資源,也會漸漸發展為自私的孩子。

其他社會行為,同理。

以上內容或有局限性,請建設性參考,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