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與「先爬后走」的寶寶有啥區別?這3個差距顯而易見
2023/04/20

孩子會不會爬行,重要嗎?優優很小的時候,就不喜歡爬行,有時候媽媽故意地將優優放成一個爬行的姿勢,優優要不就是直接趴下,要不就是開始向后退,完全沒有按照家長的意思做。

而對于這種情況,其實優優的媽媽也不是太在意,覺得孩子不會爬行就不會爬行唄,會走就行了。

如優優媽媽說的那樣,優優雖然說爬行技術不咋地,但是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學得還是比較快的,周歲的時候就能夠走路了,比同齡的孩子走的都更加穩當,而優優的媽媽也見人就炫耀,說自己的寶寶不會爬就會走,以后肯定是大長腿高個子。

對于優優媽媽的炫耀,鄰居們也是比較贊同,因為在鄰居的心中,孩子不會爬就會走,確實是一種比較優秀的表現。

時光如梭,剎那間優優就長大了,而這時候的優優,經常會出現一些「萌」行為,比如說走路的時候碰到墻、摔倒的時候不知道扶等等。

剛開始的時候,優優的媽媽還覺得孩子的行為很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優優媽媽發現,優優經常是一副反應不太機靈的樣子,直到上小學的時候還會出現肢體反應慢等現象,這就感覺不對勁了。

後來,優優就此情況咨詢了自己一位朋友,結果被告知,孩子很可能是出現了感統失調的情況,而造成感統失調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因為優優小時候不會爬就會走。

為何不會爬就會走,會引起感統失調?

孩子在小時候,本身的感覺統合能力是不完全的,是需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鍛煉加強,最終形成的。而爬行這個行為,就是完善大腦感覺統合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說不會爬行就會走路,那麼就會導致孩子的前庭平衡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和鍛煉,從而引起感統失調的現象。

另外,不會爬就會走,還和先學爬行再學走路的孩子,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

「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區別

先學會爬行,然后再學會走路,這是孩子正常發育道路中的必經過程,如果說有些孩子省略了爬行的這一階段,那麼這個孩子的

成長其實就是不完整的,而這種不完整的成長經歷,將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a先爬后走的孩子更聰明

爬行這種行為,是一種對孩子大腦產生較多刺激的行為,能夠讓孩子的大腦和小腦進行更為緊密的配合,算是鍛煉孩子腦部反應、刺激大腦發育的一種積極行為。

孩子在進行爬行行為的整個過程之中,大腦將會變得十分的活躍,各種信息的處理速度會加快,會更加熟練于對信息的處理和指令的發布,也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而不爬就走的孩子,完全失去了這一階段對于大腦的鍛煉,相比來說,先爬后走的孩子大腦會更加靈敏。

b先爬后走的孩子更專注

爬行還會對孩子的專注能力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因為孩子在爬行的時候,需要將自身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這樣才能夠實現理想的爬行姿態,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爬行目標。

另外,在爬行的過程中,因為孩子需要時刻地調整自己的方向、躲避障礙物等,這也會讓孩子被動地集中精神,對于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很有幫助。

c先爬后走的孩子,或將更協調

爬行行為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孩子在爬行的時候,不但需要四肢達到良好的律動,還需要身體、頸部、頭部以及感覺器官的配合,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整體的前進姿態,寶寶才能夠完成整個爬行姿勢。

而那些不爬就走的孩子,因為缺乏了這種極佳的協調鍛煉機會,就會變得四肢不太協調。

就比如優優的那種情況,走路的時候明明看到了障礙物,但是就是要撞上去,這就是感覺與肢體的不協調,感覺器官的信息及時地傳達到了大腦,但是大腦卻沒有根據信息發出躲避的指令,最終導致優優撞墻。

所以,寶寶不爬就走并不值得驕傲,因為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這也要求家長,在孩子學走路之前,一定要多培養孩子爬行的行為,在孩子擁有爬行能力的時候,就需要讓孩子去爬,爬得越多越好。

在引導寶寶爬行的時候,有些問題需要注意:

①確保寶寶的安全:寶寶出生在這個陌生的世界,對于各種危險因素其實是完全不知道的。所以,寶寶在練習爬行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寶寶的爬行安全問題,避免地上有垃圾、尖銳物、灰塵等,確保寶寶的爬行環境干凈衛生又安全。

②注意寶寶的爬行條件:寶寶爬行的時候,一般都是手部、膝蓋、足部著地,有些小寶寶還會腹部著地,所以我們就需要給寶寶準備適合爬行的條件,比如讓寶寶在床上爬、在學步毯上爬、在瑜伽墊上爬等等,避免孩子在冷地板上爬,因為地板又冷又硬,對于寶寶的健康不利。

寫在最后

不會爬行就會走路,其實并不是一件好事,家長們不要再以此為榮了,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糾正,讓孩子先學會爬行,再學走路,避免長大以后孩子感統失調,那會對孩子的一生都造成影響。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