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3個舉動,正在「偷掉」孩子的自律,卻抱怨孩子「不自覺」
2022/05/17

前段時間,我們這邊的疫情反復,大人小孩停工的停工,停課的停課,于是都被困在家里無處可去,為此朋友圈一片哀嚎,幾乎都在吐槽說「這日子簡直度日如年啊,啥時候可以讓孩子上學去啊」!

然而我的一個朋友卻獨樹一幟,非常開心的表示,這下有機會了,她可以好好在家幫孩子補一補數學知識了。原來啊,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年級,成績一直不上不下,其他功課倒還可以,可偏偏就是男孩子擅長的數學科目,他家兒子死活學不會。于是朋友就想趁著這個機會幫孩子補起來。

令朋友沒想到的是,她的這個計劃,不到兩天就夭折了,而且她也發現了,孩子之所以學不好數學,就是態度不認真,學習習慣不好。每天晚上玩手機玩到十一二點都不睡,等到早上的時候,自然就起不來,這就導致上網課的時候,孩子狀態也很不好,寫作業更是磨磨蹭蹭,一會就想著玩手機,因此,朋友計劃中的補習是一點沒實現。

朋友為此很不開心,給我吐槽說「這孩子真不自覺,一點都不自律,我天天跟著催他都不管用,以后可怎麼辦呀」,聽了朋友的話,我一方面很理解她做母親的心情,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告訴朋友,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自覺,問題很可能就在家長身上,一般來說, 家長有這3個舉動,就是在摧毀孩子的自律,而家長卻毫不知情。

喜歡催孩子,嘮叨孩子

不少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催孩子。看到孩子還沒起床,就趕緊說「都幾點了,你怎麼還睡著?趕緊起床」;看到孩子玩手機,就趕緊說「你作業寫不寫了?怎麼就知道抱著手機玩」;明明孩子都在穿鞋了,家長還是要催孩子「磨磨蹭蹭的,能不能快點啊,馬上遲到了」,結果呢,往往是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家長越嘮叨,孩子越不自覺。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啊,就是家長太過喜歡管孩子了,明明是孩子自己應該操心的事情,家長卻偏偏替孩子操心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會自覺去做,而等著家長來催了,這樣一來,他們的自律性也就越來越差

處事不公,獎罰不分明

許多家長總是喜歡在孩子犯錯,或者做得不好的時候去批評孩子,但是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家長卻沒有任何表示,這對于孩子來說,就會很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懶得去約束自己了。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賞罰分明、處事公平,孩子做得不好的可以批評,可以改正,相對應的,孩子做的好的,也要學會表揚孩子,給孩子一點鼓勵,尤其是對低年齡段的孩子,這時候他們的理性思維發育還不完整,要求他們自律就很難,因此就需要家長適當的給孩子制造一點「小目標」「小期待」,讓他們為了這些而去努力約束自己。

我家女兒之前自律性也很差,于是我就想了一個辦法,給她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自律計劃表,然后只要孩子做得好,我就會獎勵孩子一個「笑臉貼」

,而等到孩子的「笑臉貼」攢到一定數目的時候,我就會帶著孩子去滿足她的「小愿望」,結果孩子慢慢的就變得越來越自律了,需要做到的事情也總是主動地配合。

缺乏計劃,做事沒規劃

許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自律性差,卻往往忽略了,孩子之所以不自律,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規劃,做事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亂七八糟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做事就會越來越懶散,變得拖拖拉拉的。

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不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不停地問孩子,這個做了沒,那個寫的怎麼樣,而是要有計劃的幫助孩子,做好一個詳細的規劃,讓孩子樹立起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明白什麼時候該好好學習,學什麼,什麼時候該好好休息,而不是一直玩手機。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有很明確的目標,行動起來也會更有效率。

最貼心的是,這款《兒童自律習慣計劃表》還分為橫版和豎版,可以讓家長們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和家庭環境自由選擇,而且價格方面也很實惠,家長們如果也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自覺,想要培養他們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我真心建議大家下單一份《兒童自律習慣計劃表》,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看到孩子身上的改變,再也不用苦口婆心的催孩子,嘮叨孩子了。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了,下期見。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