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鬧說「我不,偏要」,家長的正確做法,可讓孩子一生受益
2023/05/08

常聽身邊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難帶:怎麼就這麼不聽話、任性呢?

動不動就哭鬧不止、亂發脾氣,還老和小伙伴爭搶東西?搶過來又不玩?

現在的孩子人小鬼大,和他們相處,時時都是斗智斗勇、「博弈」的過程。

而且他們普遍脾氣還很大,動不動就生氣扔東西、一不如意還撒潑打滾,小小的人反抗起來也是一股「蠻力」。

一位寶媽分享見證過自己家閨女的「壞脾氣」,領著3歲多的女兒去公園玩,在外面玩起來就不愿意回家。

因為家里來人需要回去做飯,怎麼哄騙都無濟于事。于是,這位寶媽把女兒強行拉回了家。

一路上小女孩又踢又打,還哭鬧不止。這位寶媽又累又煩,三十好久的人硬是被自家閨女氣哭了。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這些錯誤做法不可取

并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很叛逆。生了娃之后,才發現,年年都是孩子的叛逆期。

尤其兩三歲、三四歲的孩子,生氣發脾氣真是家常便飯,讓大人招架不住。

對于一不如意就哭鬧的人類幼崽,家長再心煩意亂,也千萬別沖小朋友發火哦。

據說孩子被吼后,不僅會影響他的性格,還會降低他的能力,會失去所謂的「靈性」。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錯誤的處理方式也要盡可能的避免。

① 一味講道理

同小朋友講道理,等于「雞同鴨講」,而且會讓小朋友感覺到冷冰冰的拒絕。

孩子表達能力弱,但是感受能力特別強。

而且,孩子生氣的時候,家長不管說什麼,他們是自動「閉麥」,聽不進去的。

② 簡單粗暴呵斥

一味的拒絕,或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強制的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

會讓孩子更加不配合,激發他們的叛逆心理,和家長對著干。

而且控制型父母養大的孩子,孩子膽小懦弱,沒有主見,變得沒有自信。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因為對事情沒有主動權,也會變得非常痛苦。

③ 哄騙、交換條件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自己的話,很多家長采取「哄騙」

的方式,賄賂孩子。

「別哭了,給你買糖吃」

「你把這個吃了,一會給你放動畫片」

……

看似孩子乖乖做了,其實他們失去了原始的意愿和動力。

而且也學會了凡事講條件,下次還會用同樣的方式「要挾」家長,不達目的不罷休。

④ 不理他

還有就是冷暴力,不理孩子。

認為他哭夠了鬧夠了,自然就不會哭了、好了。

其實這樣消極對待孩子的后果非常可怕,孩子內心會深深感受到「不配愛」,感覺父母不愛他,他也會內心變得非常冷漠。

孩子發脾氣哭鬧,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孩子會一生受益

有心理學家提出:孩子哭鬧發脾氣無理取鬧,其實是在傳遞兩個信號:

一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想要;二是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引起關注。

無論是哪種,都是希望家長能夠及時回應他們,使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

① 允許、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時,是向外求助的過程。

也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大好時機,家長先不要急躁,做好共情引導。

身為父母,首先要允許接納孩子的情緒宣泄。

尊重孩子的感受,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試圖找出孩子哭鬧背后的真正原因。

只有真正做到理解、共情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接納,情緒慢慢得到恢復。

孩子發脾氣時,不要「針鋒相對」,也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幫助孩子先解決情緒,再處理事情,永遠都是上等之策。

② 告訴孩子怎麼做,幫助找到合適的情緒出口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較之情緒腦,要發育落后很多。

尤其是6歲之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緒的綁架中無法抽離。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于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

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能力又跟不上,當愿望無法達成,內心就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

能力和愿望錯位,表現出來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更易「發脾氣」。

發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阻止孩子發脾氣。

呵斥、壓制、講道理都不是最佳對策,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面對情緒,找到合適的情緒出口,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出「情感引導」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環節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分「三步走」 帶著孩子這樣做:

l 引導孩子描述情緒

前幾天聽媽媽給我講,妞妞白天和小朋友搶東西,兩個人哭的不行。

晚上下班后,我詢問妞妞事情的經過。

妞妞說:和六六姐姐搶東西,有木馬,我們都想玩,她就哭了。

l 引導孩子分析原因

我問她:你也哭了嗎?

我幫她分析搶東西的原因:你看到姐姐騎木馬,你也想玩是不是?

她嗯了一聲,表示同意。

還說:我要玩、搶過來,她就哭了。

l 引導孩子思考自身

我對她說:「六六姐姐正在玩,你要搶過去,她哭了你也哭了,你們是不是都不開心?」

「咱們上次讀繪本故事,是不是講得「不著急,一個接一下玩」?「

「下次你們再玩的是,還搶嗎?」

「不搶了」妞妞滿口答應。

雖然不知道下次能不能做到,但是起碼在她心目中種下一顆種子,讓她進行了事后的思考和反思。

六歲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家長可多陪伴、多引導,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導,培養好性格,進行情緒管理。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