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人不跟我玩!」母親的回應,決定了孩子一生的人緣
2022/06/14

當孩子向你求助,哭訴自己沒有朋友的時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麼?

心疼、憐惜, 或許還有一絲別扭。

可能你會安慰孩子說:「他們不和你玩,你也別和他們玩,咱們可不稀罕!」這種回答,孩子會短暫地感受到發泄的快感。但是,當快感逐漸消退, 孩子依然要面對沒有朋友的孤獨和失落,社交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打破你看孩子的濾鏡,小孩為什麼會陷入「社交困境」?

都是自己親生的娃,父母看孩子總覺得他哪兒都好, 在我們的心里,肯定是認可孩子的,覺得自己的孩子一定配得上所有的愛和肯定。友誼自然也不例外。

從孩子學會走路說話開始,他就要面對與同齡人的社交場景。

沒錯,孩子也有社交需求,當一個人能融入與同齡人的社交場景中時,我們通常認為他有較好的社交能力。

然而,事情往往不會那麼順利。知名導演 杰夫•奧洛威斯基在自己的新片中推出了「社交困境」的概念,用以描述當下社會中人們對于社交力不從心的狀態。

孩子也會陷入社交困境,我們要學會接受這一點。至于為什麼,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1.孩子是不是過于驕縱,以自我為中心?

中國家庭里很普遍的就是一家人都圍著孩子轉,孩子有什麼要求都會立刻得到滿足。孩子犯了一點錯誤,大人就會主動退讓,俗話說就是「慣著」。孩子在家庭里習慣了這種相處方式,在與同齡人的社交中,就會不自覺地代入進去。 當伙伴們不慣著自己、不事事謙讓自己時,孩子自然就感覺被排擠了。

2.不會傾聽

傾聽別人的能力, 其實是一種關心別人的能力,代表孩子擁有充足的同理心。比如,一個很常見的場景:一群小朋友放假回來,聚在一起聊天。霸道的a一直說自己的事,不給別人任何插話的機會。等別人想說時,他又將人家打斷。a就是一個典型的缺乏傾聽能力的孩子。

3.不愿意分享

社交場景中,分享是很常見的一種 表達善意、建立連接的手段。有一些孩子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別人分享給我可以,要我分享給別人,那就不愿意。這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比如你是不是經常控制孩子的零食和玩具,到了苛刻的地步?想想看,

孩子如果好不容易得到一口心心念念的零食,自己吃都嫌不夠,他怎麼可能還舍得分享給別人呢?

4.孩子身邊沒有適合的同伴

不排除這麼一種可能:每個人的性情不同,也許孩子還沒有遇到與自己 性情相投的小伙伴。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尋找機會?

想要孩子從小獲得好人緣,這幾點很重要

知道了原因,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解決問題呢?別擔心,培養一個好人緣其實很簡單。

1.合理表達自己

每個人都想在社交中找到認同感,孩子也不例外。在平時和孩子的相處中,讓孩子意識到: 別人的想法也很重要。當孩子和他人相處時,可以教會他 溫柔、有禮貌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讓孩子這麼說:「我可以和你們玩嗎?」「我有一個想法,你們可不可以聽一下?」

2.學會同理別人

同理心,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一個擁有豐富同理心的孩子,習慣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別人的想法。 這樣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的。

3.培養孩子分享的習慣

這點和家長給予孩子的 物質條件、情緒價值息息相關。這里的物質條件,不是指很大的房車表,而是孩子在相處中可以分享的 「硬通貨」。比如好吃的小餅干、一輛玩具車、……如果孩子自身充滿匱乏感,自然不可能與他人分享。然后,家長提供給孩子的情緒價值,一定是慷慨、積極的。 在生活中,家長就要經常與孩子分享,孩子會有樣學樣,模仿父母的分享行為。

4.擁有至少一個興趣愛好

家長要多帶孩子去嘗試不同的東西。當他表示出對一樣事物特別感興趣,在我們可承擔的范圍內,多讓孩子去接觸。 慢慢的,孩子也就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了

寫在最后:

孩子與朋友的社交,本質上是孩子和家長相處狀態的模仿。想要孩子有一個好人緣,首先要注意自己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