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身上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把他教得很好,他已贏在起跑線
2022/12/09

很多媽媽都是如此,為了教育孩子付出了很多精力,卻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教得好不好,只能用孩子的成績來評判。

但是成績不是唯一標準,甚至不能用來評判家庭教育的好壞。

一個孩子教得好不好,家庭教育成不成功,關鍵看孩子身上有沒有以下幾個跡象。

和你有說不完的話,遇事第一時間跟你講

孩子和你有說不完的話,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愿意和你分享,說明你的教育很成功,孩子很信任你,和你很親密。

養育孩子最怕的就是,隨著孩子長大,越來越不愿意跟父母親近,有什麼事情都憋在心里。

就像有句話所說: 孩子遇到什麼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什麼都不跟你說。

多少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不敢跟父母講;心里有心事,不愿意跟父母說;遇到了難題,從不向父母求助。

是什麼讓孩子對我們關閉了心門?

想一想,當孩子跟你分享他畫的畫時,你是不是說了句「走開,爸爸正在忙工作」;

當孩子跟你分享學校的趣事是,你是不是說了句「還不快去寫作業」;

當孩子跟你說同學欺負他時,你是不是說了句「別理他們,做好你自己就夠了」。

在你面前會發脾氣,從不故意掩藏情緒

經常有媽媽抱怨說:「為什麼孩子一到我身邊就不乖,老是發脾氣?」

其實孩子愿意在你面前發脾氣、耍小性子,這是好事,說明孩子認為在你身邊擁有絕對的安全感,他們的情緒是可以被接納的。

相反,如果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達真實的情緒,或者只表現某一種情緒,那麼親子關系或許已經有些問題了。

父母給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完全接納的,只有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才能學會愛自己以及愛他人。

越來越獨立,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

美國哲學家弗洛姆認為:

「檢驗一個母親給孩子的愛是否是優質的,有一個試金石,即母親是否愿意充分地對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動孩子自主和獨立。」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適應社會。

如果發現孩子越來越獨立,自己的事情會自己做,還會參與家務,甚至遇到了問題會自己解決,說明你是一個智慧的母親,懂得放手讓孩子獨立。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神經大條,不怕失敗也不玻璃心

記得小女孩剛學會用筷子吃飯的時候,沒夾起來,一點都不氣壘,小聲的說一句「沒關系」,又繼續夾。

這才是教育的成功,溫暖有愛、積極樂觀的家庭,養出性格陽光的孩子。

教育最大的成就,不在于孩子考到了多少分,而是孩子擁有陽光的性格、健康的心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抑郁癥或自盡,原因很復雜,但是和心態多少有一定關系。

有的孩子心思敏感,考試沒考好沮喪不止,被老師家長批評了抑郁寡歡。

有的孩子則神經大條,不怕失敗也不玻璃心,失敗了大不了重新再來。

想要孩子像后者,那就多肯定和鼓勵孩子,引導孩子用樂觀正面的心態看問題,漸漸的就能培養出一顆強大的心。

有教養有規矩,懂得尊重和關心他人

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孩子才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養育的根不是知識教育,而是品德教育。

先成人才能成才。

一個沒有教養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很難被社會接納。

就像教育專家錢志亮所說:

「沒有規矩的孩子在集體里是不受歡迎的,但他自己也不懂問題究竟出在哪,因為沒人會告訴他沒禮貌。」

從小給孩子定規矩,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他人,這是每個家庭要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一課。

無論何時何地,都很自信

就像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杜根所說:

「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者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

想要養出自信的孩子,父母可以做這四件事:

肯定孩子的優點,被肯定的孩子會努力綻放自己的光彩,繼而其他方面也會越來越優秀;

讓孩子有成功的體驗,孩子在哪方面有優勢,就鼓勵孩子多去嘗試;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無論自己有什麼缺點都能坦然接受,就會深具自信;

孩子失敗了及時鼓勵安慰,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勇敢自信。

著名心理學者王人平曾經總結了一條家庭教育方程式: 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維方式。

大部分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也用盡心思,只是理念和方法上,還需要不斷學習。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立即就看到成果,那就讓我們一起不斷學習和反思,努力做一個接納理解,鼓勵尊重孩子的父母。

共勉。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