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的教育決不能含糊。
孩子出生之后,本就是像一張純潔的白紙一樣,他們沒有任何社會經驗,也不存在阿諛奉承,父母想要他們變成什麼樣,就對他們施以什麼樣的引導即可。
但除了父母在語言方面的引導以外,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也會影響到孩子,他們會在不經意之間進行模仿,畢竟孩子都是家長的影子。
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來自于環境
不少教育工作者會倡導父母為孩子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生活環境。最基本的就是父母和諧共處,不要總是產生矛盾,就算是兩個人貌合神離也要避免,孩子的洞察力要比我們想象中厲害得多。
如果長時間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之下,孩子們容易成長為討好型人格,因為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會通過其他人的眼光來評級自己,自然就會不自覺地討好周圍人。
就算是父母在一段時間后發現了孩子的異樣,都有可能回天乏術了。因為在孩子身上已經造成的傷害,不是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進行彌補的。甚至要花費一生的時間。
孩子大多數能力都是模仿而來的
當孩子缺乏相關經驗的時候,他們會主動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現象,爸爸媽媽是怎麼做的,周圍的朋友是怎麼做的,自己都會默默地記在心里,等到自己遇見類似的事情時,也會采取相同的辦法。
畢竟對于孩子來說,這種學習方式更便捷,父母花費更多的時間教會自己,會存在很多隱患,要是父母的情緒態度發生一點變化,都會影響他們最終的學習效果的。莫不如自己學習,可以控制好相關的一切。
就算是知道了孩子成長的這個規律,父母也不要放任不管,覺得自己不需要進行任何額外的干預,只要順其自然就好。但實際上,教育要是這麼簡單的話,孩子們之間的差距怎麼會那麼大呢?
一忍:不過多干涉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媽媽總是會覺得著急,比如讓孩子自己吃飯這件事情。剛開始孩子還不能掌握好這項技能的時候,他們吃飯就總是會弄得到處都是,不僅僅是嘴巴吃,身體每個器官都要吃。
這個時候,很多媽媽就會干涉孩子,不允許他們自己吃飯,或許是因為他們吃得到處都是,或許是因為媽媽想要節約時間。最后的結果就是,孩子因為害怕媽媽而妥協自己。
二忍:不把消極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
每次孩子犯錯,媽媽都會非常氣憤,覺得孩子闖下了什麼彌天大禍,還會把孩子從前犯下的錯誤都翻出來,對孩子大喊大叫,以此來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消極情緒。
這個時候,就算媽媽什麼都不說,孩子內心也是非常恐懼的,他們不是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恐懼,就是擔心媽媽會懲罰自己而恐懼。畢竟孩子都是非常了解自己媽媽的。
等到媽媽懲罰完了孩子之后,孩子表面看起來乖巧很多,但實際上無法排除孩子是被屈打成招的嫌疑。并且孩子還會在心理記仇,種下仇恨的種子。
三忍:不過度「監視」孩子
有些媽媽對孩子的管教過于嚴厲,必須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寫作業規定時間,吃飯規定時間,甚至是上廁所也會有所限制,只要孩子呆在家,就必須活在媽媽的眼皮子底下。
這樣一來,媽媽不僅失去了自我,孩子也會感到非常痛苦,難道自己是犯人嗎?需要媽媽如此監視,并且為什麼自己不能擁有自己的想法,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就這麼難嗎?
你能夠做到這3點嗎?哪一點你做得還不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