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未來多半難成大事,沒情商比沒文化更可怕
2022/09/20

當了一輩子人民教師的公公,經常在家里感慨,現在很多家長都「重智漏德」。

在小孩子的智力開發上下狠手,卻忽視了基礎的「德行」教育,這樣的孩子即使是天才,但沒有情商、不講規矩,日后還是走不長遠。

據公公說,「吃飯的時候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和修養」,別看一張小小的餐桌,它其中或許就暗藏著孩子們的未來。

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未來多半難成大事

1、經常吃「獨食」,沒有分享意識

有一類小孩,在餐桌上特別「護食」,看到有喜歡的食物,就會全部放在自己的面前,甚至專門拿個碗裝起來,全部都吃掉,絲毫沒有跟別人一起分享的意識。

如果說在家吃飯倒還好,家里人出于疼愛,還愿意包容你,可如果是在外聚餐,這種「吃獨食」的行為就容易惹人生厭,引起別人的不滿。

而且家人如果長期無底線的寵愛小孩,任由他們隨心所欲, 以自我為中心,更會導致孩子以后的占有欲變強。

凡事總是先想著獨占,絲毫沒有分享合作的意識,日后進入職場以后,往往會影響團隊成員的效率,同事和領導都不大喜歡。

請記住,如果這個社會講究合作共贏,有時候需要彼此之間的奉獻和分享,才能讓整體的效益最大化。

2、吃飯時三心二意,還要父母哄喂

經常看到一些低年齡的小朋友,在吃飯時三心二意,邊吃邊玩,一頓飯最起碼要吃上一個多小時,有些甚至還得父母哄著、勸著才肯吃幾口。

就拿家里的小侄子來說,他已經幼兒園大班了,可每次吃飯不肯坐在餐桌上,非要滿屋子亂跑,嫂子還得端著碗跟著他屁股后面喂,邊追邊喊「乖崽崽,你行行好,快點吃飯飯啦~」

我們都勸嫂子不要太慣著孩子這個壞習慣,否則自己吃苦受累不說,還會讓小孩變得沒有規矩,自理能力差,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以后又怎麼干得了大事呢。

需要注意:特別是隔代育兒的家庭,越是不能培養孩子的惰性,其實他們

從8個月大時就已經到了自主進食的黃金期,開始對吃飯感興趣。

到了2歲左右,已經完成可以像個「小大人」一樣,自己拿筷子或者勺子吃東西,家人沒必要慣著孩子。

3、不懂長幼有序,不尊重長輩

作為一個禮儀之邦,我們是講究長幼有序的,在吃飯這件事上也是如此。

通常家里都要等到長輩先動筷,或者是等人到齊后再一起動筷,以表示向對方傳遞敬意和感激之情。

然而,現在這種規矩似乎慢慢在消失,有時候過年去別人家做客,有些小孩菜才剛端上來,客人還沒坐下,他就急沖沖地跑到飯桌上,拿起筷子就開始吃。

從這些舉動中,大概就能看出一個孩子平時的家教如何,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算太好,以后進入職場后,可能也會被當作「沒情商」。

之前看過一檔職場綜藝節目,幾位實習生和領導一起去參加一個飯局,跟專家交流最新的行業資訊。

結果幾位菜鳥實習生的表現著實令人咋舌,他們要不就是只顧著自己瘋狂輸出觀點,完全不給專家吃飯的機會,要不就是自己埋頭苦吃,絲毫沒考慮到領導和席上的貴賓。

最后還是領導出面救場,幫專家盛了一碗熱湯,讓她好好享用美食。

所以別看在餐桌上就是吃一頓飯,但從你吃飯時的表現,就能夠透露出來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更會暴露你的情商高低。

孩子沒情商比沒文化更可怕

情商這個詞是近幾年反復被cue到的,它其實是由心理學家提出來的一種「情緒智力」的概念,包含了一個人的 情緒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責任意識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在如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只看智力,情商也占據著重要的比重。

甚至有人直言「孩子沒情商比沒文化更可怕」。

《人性的弱點》中也提到:「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一個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在飯桌上左右逢源,照顧好別人的感受,讓人感到異常暖心;

反之,一個情商低的人,只顧著自己開心和快樂,不把別人放在眼里,這樣往往就容易惹人生厭,在未來的職場中很難受到重用。

專家認為,小孩情商培養的關鍵期是3~12歲。

其中,3~6歲是一個黃金期,大部分的性格在這段期間塑形,7~12歲則是一個鞏固期和修正期,讓孩子的性格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建議父母在12歲以前,要特別注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小至餐桌禮儀,大到社交關系,方方面面都要注意。

延伸閱讀:這些餐桌禁忌,希望你沒犯

1、不懂禮讓,長輩還沒動筷子,自己急著往碗里夾菜;

2、拿吃過的筷子在菜里面亂翻,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3、在吃飯時敲碗、抖腿,跟別人嬉戲打鬧,到處亂跑;

4、吃東西時吧唧嘴、狼吞虎咽,發出很大的聲音;

5、遇上自己喜歡吃的菜,一次性夾太多,不給他人留;

6、對著飯菜打噴嚏,或者拿著筷子指別人。

以上行為都不太禮貌,希望父母們可以成為孩子們的榜樣,在家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用餐禮儀。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