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張對比圖教小孩子正確的社交,「毒友誼」一定要早發現早遠離
2022/01/11

「毒朋友」的危害堪比毒藥,你無法替代孩子社交,所以一定要教孩子識別真朋友,遠離毒友誼。​

那天女兒放學後,紅著眼圈問我:「媽媽,能不能給我50塊錢?」

女兒說,同桌想在期末考試時抄她的卷子,而且說「不讓抄就不跟你玩,除非你給我50塊錢」。

我既心疼,又憤怒。

不是我小題大做,而是這個同桌真的「有毒」。

開學第一周,她就嘲笑女兒胖,給她取外號「肥豬」。

女兒偶爾不舉手發言,又嘲笑她「膽小」,或者說她「笨蛋,這麼簡單都不會!」

孩子間的這些惡作劇看似不值得一提,可看到女兒每次都被弄哭,連性格也變得更沉默了,我就怒不可遏。

更讓我心疼的是,女兒擔心同桌以後不跟她玩,還戰戰兢兢地說「要不明天就先給她50塊錢吧……」

我長歎一口氣說: 「她都讓你這麼難過了,為什麼還想著跟她玩?媽媽寧可你沒朋友,也不能交這樣有毒的朋友。」

毒朋友,摧毀孩子陽光健康的內心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遇到一個「毒朋友」,無異于一場災難。

網上看到一個媽媽吐槽:我女兒被小夥伴欺負了,明明很難過,還要去討好對方。

經常把自己捨不得吃的零食給小夥伴,新買的玩具沒玩幾天也送給她。

就是因為這個小夥伴經常用「你再不怎麼樣我就再也不跟你玩了」來對付女兒,每一次都把她弄得很傷心。

更可氣的是,兩人和好之後,這個小夥伴還對女兒說「我原諒你了」。

于是女兒又為她的「大度」感激涕零,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沒有錯。

為了能玩在一起就容忍對方的無禮,看似是自家孩子沒骨氣,其實是受「毒朋友」的荼毒所致。

美國心理學家艾琳倫納德博士指出,「毒朋友」最危險的地方在于: 總有辦法讓人感到自卑、焦慮、不舒服,從而侵蝕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損害他的心理健康。

演員馬思純曾患上抑鬱症,嚴重時氣喘、腿軟、眼睛也看不見,需要一直吃藥,而這與她學生時代遇到過的「毒友誼」不無關係。

中學時代,她有點胖,有個女孩經常擠兌她、諷刺她。

她寫的信,被女孩在班裡當眾朗讀,絲毫不顧及她的隱私。

她喝的飲料裡,有時會也被惡作劇,偷偷放入抹布水、粉筆灰、拖把水。

這段經歷讓她在交友時總是顧慮重重,不敢輕易相信別人。

孩子的世界雖小,煩惱卻不小。 毒朋友即使沒幹什麼驚人的壞事,哪怕只是搞一些惡作劇,就足以摧毀孩子的內心了。

李玫瑾教授給過一個話術:先把這個孩子一些不好的行為點出來,如:「他說髒話,你知道嗎?」

再告誡孩子:「你們可以做好朋友,但有些事不要受他影響啊!你可以想辦法影響他,讓他變成你這樣的好人。」

以孩子感到舒服的方式引導,他才更能接受家長的建議。

説明孩子認識真正的友誼

很多孩子不懂拒絕,即使被傷害也不捨得放棄毒朋友。所以家長還要讓孩子明白真正的友誼是什麼樣的。曾做過一個對比分析圖,教孩子鑒別「真友誼」與「毒友誼」的8個區別。

1.真朋友祝賀你的成功,毒朋友嫉妒你的成功。

2. 真朋友知道你也需要個人時間,毒朋友卻讓要你隨傳隨到。

3. 真朋友會幫你保守秘密,毒朋友卻宣揚你的隱私。

4. 真朋友關心你,毒朋友卻針對你、打擊你。

5. 真朋友喜歡跟你交換想法,毒朋友只想贏了你。

6. 真朋友想你時就聯繫,毒朋友有事需要才聯繫。

7. 真朋友接納你,毒朋友卻想控制你,讓你全聽他的。

8. 真朋友尊重你、珍惜你們的友誼,毒朋友很容易對你發脾氣。

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健康的友誼是讓人舒服的,雙方地位平等、能互相促進、彼此獲益,而不是令人難過、不安。

重視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

有時候,孩子寧可委屈自己也要跟「毒朋友」一起玩,這時候就要家長去了解原因了。

《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那麼聰明,可他性格孤僻、沒有朋友。媽媽還讓他「以學習為主」,認為「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

孤單的他就特別渴望友誼,所以當嚴良和普普這兩個「壞小孩」闖入他的世界時,他欣然接納了。

「毒朋友」身上往往有一些吸引孩子的東西,比如敢打架鬥毆、社會經驗豐富,或者擁有一些孩子缺少卻渴望的東西。

及時覺察孩子的心理訴求,填補他的需求漏洞,「毒朋友」才會對他失去吸引力。

孩子的交友原則亦是如此。引導孩子「交益友」、「不交損友」,這是關係著孩子一生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交朋友時,我勸你做個「勢利」媽媽。只要是為孩子好,「勢利」一點又何妨?毒朋友害人一生,好朋友讓孩子一生受益。孩子和誰一起玩,決定了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