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其實並沒有「統一標準」,不靠譜的養育「標準」媽媽犯得抓緊改
2021/01/29

現在很多寶媽養娃好像是在自相矛盾,前一秒還是只要寶寶平安健康就好,下一秒便是各種比較擔憂。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十分優秀惹人喜愛,總感覺自己的孩子哪裡不足,長此以往就會出現所謂的「養育標準」,漸漸成為寶媽們的育兒模式,但這些所謂的「標準」真的就是科學可取的嗎?

前一段時間跟我一個朋友聊天,她說了這樣一個情況, 自己家的孩子已經快6歲了,可是還是始終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自己睡,自己的孩子卻不能,十分的著急。

老公以為是對孩子過於寵愛,所以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態,一氣之下把孩子關進房間,讓他晚上自己睡。孩子起初哭鬧不止,狂敲房門想要出來,直到後來沒了聲音。 父親以為孩子哭累了就睡了,便打開房門看一下,誰知孩子蜷縮著身體蹲在角落裡,像只可憐的小貓。

父母心一軟,又把孩子抱了回去。我便不解的問道:「既然孩子不願意,為什麼要強制讓孩子跟你們分開睡呢?」我朋友說道:「我看網上那麼說的,別人家的孩子也都是那樣啊!」

我突然為這樣的孩子感到心疼, 以前一家好幾個孩子擠一個炕也睡得好好的,如今一家就一個寶,為什麼一定要過早的分開睡呢?現代父母遵循的養育標準就真的可取嗎?

013歲前戒紙尿褲

網上有不少說法,說寶寶3歲前一定要戒掉紙尿褲,否則就如何如何,讓人心驚膽戰。事實上, 英國5歲孩子穿著紙尿褲上學的現象十分普遍,美國孩子4,5歲仍穿紙尿褲的也一大堆……舉這些例子目的,不是說人家如何正確,而是是為了說明,孩子戒紙尿褲,其實沒有「統一標準」,3歲也不是最終期限。

認識一位元媽媽,她的兒子3歲還需要用紙尿褲,眼看要上幼稚園了,家人決定讓孩子「趕上步伐」,不僅清空了家裡的紙尿褲,還讓孩子每天在固定時間點一定要小便。結果弄得孩子很緊張,折騰了1個多月,孩子不僅沒戒掉,還有些小便「失控」的症狀,大人和孩子都心力交瘁。

事實上,從科學的角度分析,2歲寶寶的括約肌已經差不多成熟,所以父母在寶寶們2歲開始如廁訓練會更輕鬆和順利。但實際上有數量不少的部分孩子,上幼稚園了還需要用紙尿褲, 這些孩子的括約肌發育比別的孩子稍慢,還有些孩子是因為心理未足以成熟到勝任獨立如廁。倘若用所謂的「標準」強迫孩子,會給孩子增添焦慮,反而不利於孩子獨立如廁。

02 6個月要斷奶

母乳是用來保證寶寶6個月前的營養所需,6個月之後就要漸漸攝入輔食。對於寶寶斷奶的最佳時期,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對於寶寶後期的母乳攝取是沒有什麼營養的,所以需要其他途徑。

寶寶最合適的斷奶方式應該是自然離乳,同時沒有什麼所謂的最佳時期的存在。有的寶寶適應較快,輕輕鬆松就能告別母乳,可有的寶寶依賴性較強,需要一段的時間進行適應調整,所以媽媽們切勿操之過急。

03 5歲前要分房睡

最近幾年特別流行一個說法,就是孩子要在5歲學會跟父母分房睡,否則會導致孩子性早熟。實際上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根本不能作為「標準」。

不是說不讓孩子與父母分房睡,而是說孩子的成長環境,心理狀態都各有不同,所以不能做統一要求。有些孩子向來獨立自主,那麼父母便可以早些讓孩子單獨睡覺。而有些孩子比較膽小緊張,安全感不足,則家長需要給他們足夠的適應時間,慢慢進行引導。

Wendy媽有話說:

帶孩子沒有那麼絕對事情,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樣,到時候自然就會了!很多寶媽剛開始都希望養出獨一無二的孩子來,但養著養著,就和人家小孩子比了。比人家孩子幾歲走的路、幾歲開始說的話等等!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