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反復講100多遍,3歲娃惱人的背後,是智力「爆發式」增長
2022/02/11

糖果在開始讀繪本後,一本書要啃好幾遍。尤其是進入3歲以後,一個故事非纏著我一遍又一遍地講。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

「講什麼啊?」

「講彼得兔的故事。」

糖果愛聽故事,尤其愛聽彼得兔的故事,反復聽了100多遍都不厭煩。

身邊很多寶媽朋友也說,給孩子講故事,得有足夠的耐心。不然,當孩子要求你一個故事重復地講時,你會崩潰。孩子就不能換個新鮮的故事聽聽?這惱人的背後,到底是咋回事呢?

《發展心理學》指出,孩子在6歲前,他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重復。

重復地聽,重復地讀,重復地把每一個細節鞏固在腦海裡,這是孩子大腦獨特的發育方式。

正是通過一遍遍地捕捉知識點,孩子的智力,才會呈現「爆發式」地增長。

糖果在同齡孩子裡邊,算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比較強的一個。她在7、8個月時,能發出簡單的音節。1歲半時,詞彙量在50-60個左右。1歲8個月,講流利的句子。如今3歲,詞彙量達到了1000多個。

孩子們玩耍時,她總是最主動、講話最有邏輯的那個。

每逢聚會,大家都會問我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其實,3歲前的孩子,真不用刻意培養什麼,每天多跟她說說話、講講故事就好。

一:孩子聽故事,聽的是詞彙和邏輯

糖果跟奶奶對話時,時不時會蹦出個「因為......所以......」「不但......而且......」,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哎呦,你還會遣詞造句呢?」

一個故事中,包含了大量的詞彙和關聯詞語。孩子聽故事時, 剛開始聽的,是簡單的詞彙,然後是復雜的詞彙,接著是其中的邏輯,最後才是故事本身。

而孩子要消化吸收掉這些內容,一遍肯定是不夠的。所以他才會要求家長一遍一遍地講,他從中一遍又一遍地學。

就像糖果愛聽的《彼得兔的經典故事》,裡邊除了孩子愛聽的動畫故事,還包含 大量的場景、季節、名稱、修飾詞和關聯詞等。她在不斷聽的過程中,慢慢掌握了這些細節,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

當與別人交流時,她才能邏輯清晰、有條不紊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孩子聽故事,鍛煉的是專注力

孩子要抓住故事中的細節,靠的是什麼?

是高度集中的專注力!

當你用故事情節吸引孩子時,同時也是在鍛煉他的專注力。孩子在用心聽,用心去捕捉那些新鮮的細節時,同時也會調動感官和大腦,發展智力。

三:孩子聽故事,其實是在聽「道理」

「快點洗手,手髒。」

「多吃點,不吃飯怎麼能行?」

「快睡覺,很晚了。」

如果你這樣不斷地催促孩子,或者給孩子講道理,大機率,他是不會聽的。

但如果你問她,兔兔吃飯前會洗手嗎?不吃飯肚子裡的精靈會說什麼呢?不刷牙牙齒上的細菌會怎麼做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調動他的認知去看待事物,效果會事半功倍。

孩子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他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告知的。所以,當孩子聽故事時,其實也是在聽其中的道理,學習其中的好習慣。

糖果很多生活習慣都是從《彼得兔的經典故事》中學習的,比如和朋友相處、自己收拾玩具、不告狀等等。孩子會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然後去模仿其中的角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聽故事,能發展認知

如果把孩子的認知比做一張白紙,那他的學習,就是在白紙上繪畫。他學了什麼,紙上畫的就是什麼。

比如有些家長愛看手機,那孩子學會的,也是劃把手機。而有些父母愛看書,那孩子學會的,也是坐在旁邊捧起一本書看。

孩子3歲左右,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因為這時候他大腦內的神經元細胞,是我們大人的兩倍。而到青春期時,神經元細胞會進行修剪,留下的是孩子經常使用的大腦細胞,修剪掉的,則是孩子不怎麼用的那些腦細胞。

這有點類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取決于我們在他3歲時種的是什麼種子。

給孩子講故事,這種親密的親子時光,是給孩子種下一顆「愛」的種子。孩子聽故事,是在增加認知、發展智力、鍛煉專注力,他則在自己心中種下一顆「愛讀書」

的種子。

●鍛煉孩子的記憶力當你一遍又一遍地講彼得兔的故事時,孩子其實也在重復拼湊故事中的細節。 他通過反復地聽和記,鍛煉思維能力和記憶力。

所以,當我們講故事時,一定不要覺得煩,而應該抓住機會,刺激孩子的記憶力,發展智力。

●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互動,適當問問孩子「後來怎樣了」「發生了什麼」。

他聽得越多,講得越多,掌握的詞句就越豐富,表達能力也越強。

孩子在小學階段前,會以重復的方式來學習,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迅猛地發展。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