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孩子連句關心話都沒有:你掏心掏肺,為何孩子不心疼你!
2021/12/10

都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 父母百分之百的付出卻換不回孩子百分之一的回應,是否會令人心寒甚至懷疑人生呢?

這種情況,人們通常稱呼孩子為「白眼狼」,甚至還有父母常常在生氣的時候對孩子說:真是白養了你。

可父母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自己與子女之間的愛與付出不成正比,甚至如熱包子打狗一樣,一去不回呢?難道真的都只是孩子的錯嗎?

父母生病了,孩子卻毫無反應

寶媽群裡一位媽媽今天情緒很不好,萬念俱灰般地問:我生病了,孩子連句關心話都沒有,為何他就不知道感恩?

事情是這樣的:這兩天她生病了,今天實在太難受,便沒能按時給孩子做飯,孩子放學回到家問的第一句就是「怎麼沒做飯?」並抱怨一會兒還有興趣班要上。

媽媽明確表示自己不舒服才沒能做飯,可孩子甚至沒有問上一句「要緊嗎」, 冷冷地甩了一地寂寞,獨自回房間去了。

母親忍著頭疼為孩子叫了外賣,然後繼續著頭疼加心疼地自我療愈。

不被關切的父母不在少數

當父母生病了,有多少孩子與上面事件主角的做法如出一轍。

是的, 這不是個例,無論家長對子女多麼疼愛和關心愛護,他們總是心裡沒有裝著父母,或者認為父母生病只需要他們彼此照顧就好,子女完全沒有必要介入。

不僅是生病,父母發生其他事情的時候,孩子不聞不問,如今也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常態。

一位同事的女兒正在讀大學,某天女兒給媽媽打電話,請媽媽將家中學習資料郵寄到學校,此時同事駕駛的車輛剛好與其他車輛發生了剮蹭。

同事電話中急促地回復女兒,自己剛發生了剮蹭事故,稍後回電話。事後再給女兒打電話時,女兒完全沒有關心或者完全忘記了剛剛的交通事故,一句都未提及媽媽是否有受傷。

同事講述這段事情的時候, 語氣中充滿了失落和無奈。

「白眼狼」是如何「養」成的?

你對孩子掏心掏肺,為何孩子不心疼你?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複雜,但大多有共通之處。

很多悲劇收場的真實故事都在提醒家長,不要以任何藉口溺愛孩子,讓他們在可以承擔責任的年齡,肩負起必須完成的責任。

否則,將來某一天,一旦家長 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滿足孩子日常所需,「供給」出現短缺,比如父母生病、出差等,他們便會短暫性地抱怨爸爸或媽媽,這就是「白養」的子女。

比如十幾歲學生弑母案,各大媒體相繼報導,讓犯罪嫌疑人徹底「出名」了。他在庭審現場甚至為自己辯解稱:殺死的又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媽媽。

這番話不但反映出孩子文化知識或基本常識太過欠缺,甚至還反映出他對母親這一人設定位存在嚴重偏差, 認為媽媽就是自己的「附屬品」,而非獨立的個人。

他在潛意識裡認為,媽媽為自己做一切都是應該的,而不做或者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事就是對自己的「不忠誠」,因此便有了「弑母無罪」的自我認知。

這不單單是個「白眼狼」,簡直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劇。

別忘了讓孩子盡到孝敬的本分

每個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孝順的,所以從小時候起,就要對他們講道理,並教他們為人處世的哲學。

家長不要凡事瞞著孩子,讓他們了解家庭真實情況,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那麼他自然就會知道珍惜父母給予自己的一切,從而懂得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有了這樣的情感「鋪墊」,孩子自然會變得懂事、孝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會肩挑更多家庭的責任,關心父母關愛他人。

在生活中,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但同時家長要注意掌握教育的尺度, 多為孩子灌輸生活雖苦、奮鬥很甜的積極思想,讓孩子懂得責任和分擔,更加積極地學習和生活。

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為自己付出太多,自己如果學習不好就是對不起他人。這種沉重的思想負擔不利于孩子成長,同時也不利于孩子對父母產生感恩之情,往往自卑、卑微的心理情緒會影響家庭和諧安樂的氛圍。

教育非易事,卻難不倒有心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