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如一場馬拉松賽,耐力要有毅力不可少,更需要與時俱進的方法。一直處于沖刺狀態的馬拉松很難堅持到最后,如果跑到中途落后于人,內心慌亂耐力喪失也不會堅持到終點。
反之哪個階段需要加油,哪個階段需要保存耐力,哪個階段需要沖刺,都能理性認識和應對最終取勝不難,學習也如此,對孩子對家長都是挑戰。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是學霸,簡單兩個字背后,除了苦學還要有方法,除了孩子用功,還要有家長用心。
如果以分數論學霸,國小時一抓一大把,但凡能聽懂課能按時完成作業,考個雙百是平常事。而到了國中,大部分孩子屬于中等或者中下等。昔日國小學霸或許淪為學渣,這讓很多家長始料未及。
有一則報道,浙江大學附屬醫院青少年兒童心理診療室,曾經接診過一位國中生小凱,國小成績一直很突出,是班里妥妥的學霸。
從小就努力,別的同學玩他在學習,父母也從沒有為學習的事操過心,國小畢業小凱也考上了一所比較好的中學。
面對新的環境,來自不同學校的孩子基礎都不錯,老師管理相比國小更嚴格,科目也增加很多。小凱一下適應不過來,學習沒有狀態,國中第一次考試就失利。
從那時起,他索性放飛自我,導致成績一直下滑淪為學渣,到最后變成厭學抵觸去學校。父母著急了,督促他學習便會迎來小凱的反駁,爭吵時常發生。
無奈之下,小凱父母帶他來看心理醫生,負責診治的王醫生經過綜合評測確診,小凱適應障礙并且還有輕度抑郁情緒。經過心理疏導
和一系列習慣行為的糾正,才漸漸好轉重返會學校。
王醫生稱:學習階段有變化,孩子身處的學習環境也有變化,國小很優秀的孩子也可能出現能力不足,引導不好就容易出現情緒起伏,難以適應,影響學習。
從幼兒園、國小再到國中、高中甚至大學,是賽道不斷轉換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場新競爭的開始,國小的輝煌完全不代表能延續到中學。
雖然現在教育主張分數說明不了什麼,但分數還是能說明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課堂和學習階段的適應情況。
1、不適應已經改變的學習內容
樊登在一次講座中講到,為什麼國小時候是學霸,但是到了國中成績平平甚至一落千丈。原因在于,國小的知識靠簡單的記憶就可以考試通過,只要每天把學過的記住就可以。
再者,國小的年齡段是記憶力很強的階段,到了國中,知識增多需要記住的量大且復雜,單純靠以往的背,顯然力不從心,要轉換方法。
國小時期科目比較少,并且都是淺顯的知識,只要聽懂記住就能得高分。中學階段猛然科目增加多門,而且不是單純靠記憶就能掌握,還需要深入理解。如果孩子不能適應學習內容的改變,很容易跟不上,影響情緒,陷入不良循環。
2、課堂速度和授課方式不同
國小大部分知識都是基礎啟蒙,不僅知識點涉及的少,而且老師會通過各種提起學生興趣的方式活躍課堂,輕松氛圍下學習簡單的知識。
到了中學不一樣了,每一科目涉及的知識點都很繁多且復雜,老師在重點部分會著重講,課堂利用率很高,學生需要抽時間再次理解鞏固。
課堂的緊張氣氛,加上每門功課都需要課后再鞏固,有的孩子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狀態,導致課上消極課后放松。
1、分析總結
落差原因,并找出合適的應對方法,家長可以從每日的作業還有每次的考試入手。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錯的題或者失分題,因為知識點模糊還是不細心導致。如果知識點有遺漏,從每日作業開始,就要通過家長輔導,或請教老師和同學及時弄懂,同時還要教給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2、注重閱讀,到了國中需要理解的知識越來越多,并且語文學習方向的改變也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已經不能靠單純背誦書中的內容就可以考高分,更需要大量閱讀積累,才能應對考卷中的閱讀量和分值占比較高的作文。
讓孩子抽時間延伸課外閱讀,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對各科都有益處,也能提升寫作水平。
育兒寄語:
面臨中考改革職高和高中已經「平分秋色」,每一位家長的目標當然是考上理想高中,哪怕是非重點高中也為進入大學打基礎。而國中與國小比眾多改變,不得不讓孩子面臨著考驗,進而繼續是學霸,退而淪為學渣,這個轉變階段家長要在心理上在學習行動上關心支持孩子,幫他盡快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