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沒人能替代你的母愛!能夠睡在媽媽身邊,真的勝過任何一種方式的寵愛!
2022/08/29

孩子從小跟誰睡,心理上就會跟誰更親近,對于誰的行為習慣、性格特征也就模仿地越多,長大后性格也就更接近誰。所以說,孩子的睡眠跟性格的形成有關,特別是孩子3歲前跟誰睡,竟對孩子一生的性格有著重大影響!

母親的陪睡對孩子很重要

其實,有類似煩惱的家庭,應該不在少數,特別是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雖然每一位媽媽都希望夜夜擁孩子入眠,可是由于工作繁忙、產假短等原因,不得不將陪娃睡的工作交給老人。

另一方面,老人們出于對年輕媽媽的關心,也常主動承擔起哄娃睡的任務,只為讓媽媽睡個好覺,盡快恢復身體。

其實,無論哪種原因,都是出于一家人對孩子的愛,誰都沒做錯什麼,只不過并不知道母親的陪睡對孩子的重要性。

從小跟媽媽睡的孩子,性格更平和

心理學家把安全感稱為人的心理免疫系統,良好的安全感是發展完整人格的基礎。人在受到驚嚇的時候,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媽呀」,幾乎沒人喊「爸呀」「奶奶呀」,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跟媽媽,在身體和心靈上有著天然的聯系。當寶寶在胎兒時期,因為子宮和羊水的包裹、聆聽媽媽的聲音、嗅著媽媽的體味而獲得了安全感,而出生到了外界后,如果嬰兒的安全感能繼續得以保證。

比如母乳喂養跟寶寶肌膚接觸、寶寶哭鬧能得到及時的響應、晚上睡眠時能聞到媽媽熟悉的體味,任何恐懼和不安都能得到媽媽的關注,孩子會感覺到很安全、很溫順,他們內心滿足與平靜,暴躁、粗野、發脾氣、沖動、懷疑等不良性格就會減少。

母嬰關系不良的孩子,內心孤獨、冷漠。

孩子的各種敏感期的經歷和童年時期的家庭氛圍,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更會造就孩子的性格氣質,最終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

年齡太小就把孩子趕去獨自睡的話,孩子會因內心孤獨、缺乏安全感而養成咬被子角、吮吸玩具等不良習慣,不利于心理健康。

媽媽陪伴孩子入睡的過程,也是母子間交流情感的最佳時機。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卻能夠咿咿呀呀地回應媽媽,這說明孩子內心愉悅,有很強的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非常非常關鍵,帶著安全感長大的孩子,心中有底氣,因而自信心更足,人際交往能力也更強,能很好地融入集體。

孩子跟老人睡,影響身心發育

老人上了年紀后,呼吸系統、身體機能會發生退化,呼吸會沉重急促一些,由此獲取更多氧氣,排出更多「廢氣」。如果孩子經常睡在老人身邊的話,不但氧氣搶不過老人,還會被迫吸入很多「廢氣」,對身體的發育是有一定影響的。

另外,「隔代教育」中老人比較容易對孫輩溺愛放縱、包辦代替、過分保護等等,老人的觀念和知識結構相對老化,對孩子教育會產生一定影響。

不要太早分床、分房

分床睡也是很多媽媽非常糾結的問題。不過大家需要明白一點:分床、分房是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時間點。只要孩子能在3~10歲這個階段完成分床就可以,而不是說一到了3歲就必須分床。

孩子對媽媽爸爸都有依賴感,只有睡在媽媽爸爸身邊才是最踏實、最有安全感的。所以,3歲前,媽媽們睡覺時盡量多陪在孩子身邊;3歲后,如果孩子對分床很抵觸,那就不要硬逼迫孩子。有時候順其自然,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分床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