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好的教育,寬嚴相濟:不管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
2022/07/23

當今,很多父母寵愛孩子,對孩子不舍得管教,希望他們快樂長大。

在面對一些錯誤時,常以「孩子還小,未開竅」為由,默許他們的做法。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呼吁,讓懲戒回到教育中。

他在《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演講中說道:

「教育不能一再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

做到對孩子真正的負責任,不是一味的愛和讓步,而是懂得管教。

如果孩子犯錯,既不懲罰也不責怪。

久而久之,他們會失去辨別對錯的能力,小錯慢慢釀成大錯。

你舍不得教孩子

社會會替你狠狠教育

還記得那個在公車上挨揍的男孩嗎?

一輛公車上,一個男孩不停用腳踢旁邊的男子。

男子感到忍無可忍,拎起孩子在車上狂摔。

當眾打小孩,本是一件令人氣憤的事,評論聲里反倒是一片叫好聲。

網友說,這麼大個孩子,還這麼沒教養,肯定是父母慣的。

熊孩子背后,都有個熊家長。

父母對孩子犯錯的縱容,是愛的包容,但社會可不會包容他。

看過這麼一個帖子,母親吐訴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被打,氣得發抖。

原來,她帶著孩子去餐廳吃飯。

孩子總去抓鄰桌客人的螃蟹,被客人甩開手后,竟動手打了客人們。

客人們也不管是孩子了,便打了回去。

這位母親有何理由生氣?

孩子你不管教,闖了禍,別 人便會替你好好管教。

孩子在父母身邊犯錯,沒有成本;

可要在社會犯錯,需要代價。

你舍不得教孩子,長大了,社會便會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不打不罵不管教

才是對孩子真正的不負責任

《管教的勇氣》里說:「教育孩子,小時候要狠管,長大了給他翅膀。」

不管教孩子,孩子就失去成長的機會。

我們村有個傳遍大街小巷的真實案例。

一個孩子從小被溺愛到大,不管做錯什麼事情,母親都不會責怪他。

從小時候打人、搶東西,到少年時的斗毆、打架,都不被責備。

于是,在他23歲那年,因搶劫失手sha了人,入了獄。

他母親傷心至極,去監獄探望他,不料他竟咬斷了母親的耳朵,

并咬牙切齒地問道:「你為什麼從不告訴我什麼是錯的?」

因為不知道對錯,所以一直犯錯。

直至鋃鐺入獄,才知道犯錯有代價,可為時已晚。

多麼可悲。

這是劣根的生長,更是父母教育的缺失。

子不教,父之過。

父母是孩子天生的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

養而不教,是為人父母的過失。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像栽培小樹苗成長一樣。

小樹苗的成長,需要灌溉,需要呵護,也需要「修枝去杈」。

對于錯誤多余的部分,要及時剪斷,制止其肆意生長。

小的枝杈不及時修理,待長大了成型了,就難以修整補救。

就像犯錯,小錯不制止,便會釀成大錯。

不打不罵不管教,就是在讓孩子犯錯變本加厲。

小時偷針,長大就會偷金。

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不負責任。

孩子的成長,需要懲戒教育

有人說,對待孩子要溫情教育,用愛去感化他們。

溫情教育把握不好度,就會變成縱容和嬌慣。

以上種種例子也證明,溫情教育無法「包治百病」,必要的懲戒教育是必須的。

曾有個男孩,高空中將墨水潑下,樓下住戶全遭了殃。

事后,父母領著男孩,挨家挨戶登門道歉。

把住戶的衣物清洗賠償,請來專業人士清洗外墻,

并讓男孩烈日下站著,再曬也要看完清洗全程。

孩子母親說:「這活孩子干不了,但他必須明白自己犯的錯。」

適當的批評和管教,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懲戒教育,是父母在建立威嚴,更是在為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必要的管教和懲戒,就像成長道路上的指向標。

在每次他們走錯路時,給予提醒糾正,并讓他們知道錯的代價。

如此一來,孩子的認知和規則意識,便會慢慢形成。

在規矩和敬畏中長大,才能真正的成「人」。

教育學家簡·尼爾森說:「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如何對待錯誤比犯的錯更重要。」

知錯,認錯,改錯,不再犯錯,才能真正從錯誤中學習和反思。

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罰分明的。

你可以對孩子的蠻橫熟視無睹,但成人世界不會容忍;

你可以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一再忍讓,但社會準則不會忍讓。

小劣根不除,就會伴著孩子一起成長。

與其讓他未來遭受社會的毒打,不如一開始,就把源頭「掐」斷。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