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庭里,父母雙方都上班的,著實不少。而帶孩子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了老人身上。
我帶女兒去小區里溜一圈,發現爸爸媽媽帶娃出來玩的,相對較少。而大部分跟在孩子后邊的,都是老人。
其實也不難理解,媽媽們也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且,一家子每天的開支并不少,單靠爸爸一人賺錢,確實會比較難。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自己去上班,把老人接來帶娃。
但如果仔細觀察,或者多跟這些老人聊聊天。你就會發現,老人里邊,大部分都是外婆而非奶奶在帶娃。
要在以前,如果年輕父母忙不過來,都是爺爺奶奶幫忙看孩子,不會說讓女方媽媽來擔起這個責任。
為何如今的外婆,反成了帶娃的「主力」呢?其實,只要仔細站在媽媽這邊角度思考,就不難找到答案。
因為外婆帶娃,有個優勢,而這些優勢,是旁人比不上的。
即便是知根知底、由熱戀步入婚姻的兩個人,在生活的磕磕碰碰中,都難免會有矛盾和隔閡,更別說是「隨機組合」的婆媳兩人。
婆婆和兒媳,完全是由于寶爸這一根紐帶,才維系在一起。她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也有不同的觀點和理念。
特別是在育兒方面,兩個人有著幾十年的觀念差異,難免會產生分歧。
婆婆會覺得,我兒子就是這樣養大的,而且經驗豐富,聽我的總沒錯。而兒媳會認為,時代不同了,老一輩那些觀念過時了,新的育兒理念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
而對于誰對誰錯,也沒個標準,夾在中間的寶爸更是為難。小事爭執多了,婆媳之間難免就有隔閡,還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
但外婆帶娃就不一樣。外婆與媽媽在同一個家庭中生活,兩個人很多的生活習慣、對事情的看法以及育兒態度都很相似,溝通起來會更容易。
而且,外婆作為寶媽的親媽,即便有了爭執,也愿意遷就自己的閨女,讓女兒做主。
就算兩人因為意見不一致而產生了爭執,但母女哪有隔夜仇呢?兩人很快又和好了,并且心里不會「記仇」
。雖說寶媽也叫婆婆為「媽」,但說實話,和婆婆交流起來,還是跟自己媽媽不一樣的。
寶媽在自己媽媽面前,可以任性,可以撒嬌,可以偷懶,甚至還能發脾氣。但在婆婆面前卻不能這麼隨意,有時候說話措辭還得注意,因為怕引發對方不舒服。
如果把自己媽媽惹惱怒了,即便挨一頓罵,兩人關系還是血濃于水。但如果把婆婆惹生氣了,對方可能不好明說,但還是會有些意見。或者婆婆明確指出來,兩人可能還會起爭執,關系變得疏遠。
所以當外婆帶娃時,寶媽覺得外婆育兒方式不對,就會直接說。比如,媽你不要給孩子喂飯,慣壞了都;說了多少遍了,媽你不要再給孩子吃糖了;媽你帶孩子出去轉轉,別讓他老呆在家里看電視,眼睛都看壞了。
外婆遇到問題了,還會及時跟閨女商量,看怎麼辦。兩個人相處了幾十年,有一定的交流方式,溝通起來更親密、舒服。
但如果是奶奶帶娃,寶媽可能就不好多說,有時候還得讓寶爸出面,以免傷了和氣。顧忌多了,溝通就會不及時,也難以達到效果。
在傳統觀念里,奶奶幫忙帶孫輩,這是責任也是義務,無可推脫。
但有時候,奶奶會有自己的顧慮。比如不適應城里的生活,舍不得丟下自己的工作,或者不愿意離開家。但又由于沒辦法,不得不去幫忙帶孩子。
這時候,奶奶的心態可能就會有些矛盾,既想顧全自己,又想顧全孩子。
但外婆不一樣。在我們認知里,外婆沒有義務非得給閨女帶娃。所以,當閨女邀請去幫忙時,外婆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拒絕。
如果真的有顧慮,外婆完全可以不去,也不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
但當外婆決定去幫閨女帶娃時,那她純粹是因為心疼女兒,不忍女兒太累,不想女兒受委屈,想幫女兒分擔重任。
有這樣一個心態,外婆帶娃會顧慮得更少,也就內心少有矛盾。
如果要問這世上,我們與誰最親近?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回答說是「媽媽」。媽媽對孩子的愛,幾乎是無條件且偉大的。
而帶孩子這幾年,可以說是寶媽最艱難的時候。從女兒到媽媽,她不僅要適應身份和職責的轉變,還要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瑣事。這時候,若有個人搭把手,扶持一下,寶媽會輕松很多。
而外婆,可以說是寶媽心中的最佳人選,好溝通、矛盾少、母女相處時間多。再加上我們會天然親近自己的媽媽,所以讓外婆來帶娃,是很多寶媽的期望。
總結了這麼多,其實我們能發現,外婆帶娃,其實就是出于一個原因——愛。
對閨女的疼愛,她甘愿付出,對孩子的寵愛,她無私奉獻。即便生活在一起,會有矛盾和沖突,但外婆卻還是愿意體諒和遷就。
作為寶媽,雖然可以在媽媽面前任性耍小性子,但也要看到,外婆帶娃,真的不易。
平時我們也要多關注外婆的需求,多看到外婆的感受,不要因為是自己的媽媽,就可以說話做事毫無顧忌。
另外,我們也需要給外婆一些空間,讓她有自己的老年生活和社交,而不是把的一切都奉獻到帶娃上來。
只有這樣,外婆帶娃,才能帶得有滋有味,母女之間,也才能有更親密的感情。
你家是外婆帶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