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教授一針見血:未來容易被淘汰的孩子,大多沒有這2項能力
2022/05/28

我以前見過這樣的報道:越來越多的世界頂尖大學不愿意招收中國學生了。

即使是在某一專業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尖子生,在這些世界名校中也越來越不受歡迎。這種教育狀況讓很多家長憂心忡忡,也無法理解。

世界著名大學耶魯大學華裔終身教授——陳志武給出了答案是:

「中國孩子想在全球化環境中更吃香的話,就應該從小接受人文、通識教育,以及思維能力的訓練。」

大多數受應試教育影響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在學業上靈活變通,也不知道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就像一臺充滿知識的機器。

在討論中國兒童教育問題時,陳志武教授說:

如果不注意培養孩子的這兩種能力,在今后的競爭中很容易被淘汰。

人文、通識教育

說到中國孩子教育,我對《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母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

「你只管好好學習,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一切都不重要。」

在她眼里,孩子只需要努力學習就可以了,人際關系,自理能力等都不重要,她會為孩子做好準備。朱朝陽的母親是中國父母的縮影,也是中國典型的教育觀念,導致孩子們除了學習之外,其他的一無所知。

相比之下,美國孩子在學習東西上要靈活得多,從 幼兒園階段開始,他們就要接觸人文與社會、生活常識、科學等內容。德國兒童幼兒園更是建立以森林和社會為基礎智商。

美國大學甚至有完整的通識教育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八類:

西方文化研究、寫作、人文藝術、自然科學技術、社會行為科學(生活常識)、數理邏輯推理、外語學習。

它的優點是能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能獨立思考。他們更注重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完整的人。

哈佛歷史上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演講中提到:了 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學 習陌生的人文和生活比硬知識更重要。當孩子們看到一個廣闊的世界時,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會變寬。

因此,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體系比其他大學更為完備,這也提醒我們中國家長重視孩子的通識教育是多麼重要。

思維能力

真的讓我意識到「 如果學習只在于學知識,那還有什麼發展?」正是在《奇葩說》第一季預選賽中,高曉松用一個非常犀利的語言「炮轟」清華學霸梁植。

擁有法學學士學位、新聞學博士學位和金融學碩士學位的梁植,不知道畢業后要找什麼工作。在現場,他受到了同樣是清華學生的高曉松的怒斥:

「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欲望,還問我們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你覺得自己對得起清華十多年的教育嗎?」

這算是沒有學習和思考能力的代表。

然而,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在演講中說:

「耶魯致力于培養領導者,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教育,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基礎,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這個對比高見立下。

許多孩子,像梁植一樣,受過高等教育, 但缺乏思辨能力

真正的教育不是學習知識,而是 學習靈活的思維方式。當今世界正處于智能化時代,如果孩子沒有靈活的思維,很容易被社會淘汰。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表示: 3-7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時期,也是最重要的邏輯訓練期。古人總結的經驗「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科學依據的。 李玫瑾教授表示:7歲前應該更注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幫助腦部發育。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