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思考時有啥表現?6個細節特征表明:你家有個愛動腦筋的娃
2022/04/08

大家普遍認為,新生兒就像一張白紙,不會思考,也不會表達,大部分的行為表現皆出于本能反應。所以我們在護理小嬰兒時,多是依據主觀判斷以及經驗教程等來對他進行照顧。

也許很多爸媽會跟我一樣,有時候看著軟萌可愛的小寶寶,會突發奇想:這個小家伙腦子里在想什麼呢?他現在是開心、滿足還是無聊、煩躁抑或是在生氣?

小嬰兒到底會不會思考?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相信大多數的媽媽都會確信一件事: 自家小寶寶不僅會思考,而且還相當有自己的「想法」呢。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相信, 嬰兒不僅能進行基本的推理判斷、理解事物的因果聯系,甚至還擁有道德判斷能力,他們思考能力或許遠超我們的想象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思考?或比你預料中要早

嬰兒出生第一聲啼哭過后,接下來就是睜大眼睛,好奇地打量周圍的世界。有家長用手機記錄了這樣的畫面:小嬰兒剛出生,不斷地用眼睛斜睨周圍,并配以 「靈魂」級旁白:這是哪?我是誰?這家人瞅著條件還行,將來或許能湊合過日子……

寶寶約4個月左右,開始出現一些習得性動作。他們會通過反復體驗、摸索、模仿等,開始有能力支配自己的一些動作,并且在日常中運用這些動作,比如說學會自主翻身、抓握玩具等。

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對物體永恒性的感知。我們用布蒙住玩具,寶寶會試圖去尋找。當把布揭開,玩具重新出現,寶寶會感到非常開心。幾次之后,他就會知道玩具躲藏在遮擋物的背后。

10個月以后,寶寶意識到自己的某些行為與目的和結果是有聯系的。此時他們慢慢懂得,要達到某種目的,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達成。比如,一個帶系繩的玩具放在布毯上,寶寶夠不著,他會爬過去取,或拉動系繩、扯布毯來獲得玩具。

1歲左右,是開始培養寶寶思維能力的最佳年齡。家長平時可以跟寶寶一起多做思維「障礙」的訓練。比如,跟寶寶玩游戲時,給他設置一些小障礙,引導和促使他動腦思考并克服障礙。

寶寶思考時會有哪些表現?6個細節特征表明娃愛動腦筋

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在他醒著的時候,大腦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比如餓了會大哭,這樣很快就能被抽喂;拉粑粑后會扭來扭去,并且不耐煩或哭泣,以此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所以別看寶寶還小,思維卻是很活躍的!可以說,他們每一個動作背后,都代表著某種需求,也意味著他們一直在思考。下面這些行為特征,如果你家孩子也經常出現,說明準是個愛動腦筋的娃。

眼睛有神,還骨碌骨碌轉得快

眼睛是心靈窗戶,寶寶的內心活動,幾乎都能透過眼睛而有所體現。仔細觀察寶寶的眼睛,如果說小眼珠子總骨碌轉,說明寶寶愛思考。當然也并不是說,寶寶所有的眼球活動都是在思考。

如果寶寶的眼睛轉動,而且目光無聚焦,周圍也沒有什麼吸引他去看的事物,這時候,通常都是他心里正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呢。

喜歡跟大人互動,一逗就笑

寶寶的笑是最動人的,也是最治愈的,就像天使露出光輝一樣讓人感動。有時爸媽忙了一整天,看到寶寶露出舒心、滿足的笑容,身上所有的疲勞感就會一掃而空!

正常情況下,月子里的寶寶睡眠狀態下就能露出無意識的微笑,兩個月能自主微笑,大概3-4個月能笑出聲。寶寶笑的時間越早、笑得越多,說明他越健康也越聰明,對周圍事物的反應特別靈敏。

咿咿呀呀地「說」個不停

不管寶寶有沒有掌握語言和詞匯,這都不妨礙他熱衷于自言自語,一直 「說」個不停。小一點的寶寶喜歡咿咿呀呀,大一點了就愛問這問那,像個「小話癆」,家長可千萬別嫌煩。

寶寶「說話」的時候,說明大腦正處于高速運轉狀態,活躍的思維通過語言得以體現和強化。「話多」的寶寶將來長大了,往往表達能力更強,頭腦也更靈活。

喜歡模仿

寶寶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寶寶最先并且最容易掌握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很多孩子都特別像父母,不光相貌接近,連神態和動作等都「神雷同」。

其實,這除了基因遺傳作用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要歸功于寶寶模仿的本領。寶寶出生即開始模仿,過程中會仔細觀察和揣摩,并反復嘗試。對于小寶寶來說,模仿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思維過程。

愛聽音樂、講故事

最早在孕期時,孕媽媽可能會發現,在空閑時只要給胎寶寶聽音樂或講故事,肚子里的小家伙就會安靜下來,仿佛也在靜靜地「聆聽」。

寶寶出生后,如果聽到自己熟悉的聲音,他可能會馬上停止哭鬧和動作,并轉過頭看。寶寶的反應,恰恰是他內心活動的體現,比如他對此感到好奇、疑惑或者安全、放松等。

自己一個人玩也沒問題

有家長擔心寶寶一個人玩會變得內向,于是身邊總有大人輪流陪著。其實,寶寶自己一個人玩也沒什麼不好,說明寶寶的安全感不缺失,同時也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現。

有些寶寶睡醒后不哭不鬧,能自己跟自己玩半天。當寶寶專注地玩耍時,他的大腦里可能正冒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此時我們最好別打擾,任由寶寶自己去探索和思考。

育兒寄語

聰明的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養。了解寶寶的6個思考表現和行為特征以后,大家是不是更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了呢?

教育沒有所謂的「捷徑」,這里主張大家關注寶寶身體發育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并根據其成長特點,有規律地引導和訓練,會讓孩子變更聰明。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