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女兒被幼稚園老師教育「扔垃圾桶」?家校溝通要注意「這3點」
2022/03/03

謝娜前陣子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聊起了育兒的話題,她說有一次女兒回到家後,對她說「我不能哭,哭了就會被丟到垃圾桶」。

謝娜聽完感覺很疑惑,也有些生氣,女兒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難道在幼稚園受委屈了嗎?

為此她趕緊到學校找到老師,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場烏龍。

原來女兒上幼稚園後,因為想念爸爸媽媽,忍不住大哭,哭著哭著吃了飯,又吐了起來,老師把她帶到垃圾桶邊說道「吐的話,要在垃圾桶這裡吐」。

由于女兒忽略了中間的過程,單純地將「哭」和「垃圾桶」聯繫在一起,才給了媽媽一個可怕的誤導。

小孩子和大人之間因為理解層面不同,難免造成資訊傳達的差異,如果家長對孩子「偏聽偏信」,帶著「孩子遭受虐待」的心理預設與老師溝通時,很容易造成雙方的誤會,引發大問題。

所以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回家向我們「告狀」時,如何確認事情的真相,與老師進行準確高效的溝通,是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確認事情真相,要避免「引導式問話」

記得在網上看到有寶媽分享這樣一段經歷,這位寶媽帶3歲多的女兒下樓取快遞,結果遇到了鄰居叔叔遛狗,女兒對小狗很感興趣,蹲在地上與小狗玩了起來。

由于快遞櫃離樓下不遠,在徵求了女兒的意見後,她獨自離開去取快遞,將女兒留了下來。

前後還沒五分鐘,寶媽就趕了回來,可在回家的路上,女兒卻說「叔叔摸了她的屁股」。

女兒的話令寶媽十分驚恐,聯想到一些不太好的新聞後,她趕緊詢問女兒道:「叔叔是怎麼摸的?是拍了一下還是摸了一會?」

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摸了一小會。」

寶媽一聽,瞬間怒不可遏,回到樓下就去質問鄰居,這位鄰居聽完後卻表現得十分無辜,隨後寶媽找到物業,準備調取監控。

不過保安卻表示,想查監控必須要報警才行,寶媽雖然擔心女兒的名譽受到侵害,但更想「討回公道」,于是思索再三後選擇報了警。

然而調取監控後,結果卻令人意外,只見鄰居叔叔和小女孩一直保持接近1 米多的距離,只是在她逗小狗時,拍了拍小女孩的後背,叫她小心。

虛驚一場自然是好事,寶媽卻免不了十分尷尬,趕緊帶女兒給鄰居道了歉。

等事後寶媽分析時,她才意識到,或許是自己「引導式」的問話,導致女兒的記憶出現了偏差。

女兒說到「叔叔摸了她的屁股」時,其實並不是很確定,可寶媽緊張的模樣,以及預設答案式的詢問,令女兒有了先入為主的回答,才導致了之後的一幕。

所以如果孩子表示在學校遇到了某些情況,我們在詢問孩子確認事情的來龍去脈時,一定要避免「引導式」的問話,這很可能使孩子在無意間「撒謊」。

比如當孩子放學身上出現淤青時,如果問孩子「你這是被誰欺負了」?那麼孩子的回答很可能是「某某同學打了我」,而進行一些開放性詢問,「能告訴媽媽是怎麼弄得嗎」?會更容易得到事情的真相。

如何與老師準確高效地溝通?

1. 避免衝動

當孩子可能遭受不公正待遇時,難免會出現委屈、憤怒、悲傷等消極情緒,我們固然感覺心疼,但要避免衝動。

情緒激動下,一方面可能做出上文中的「引導式問話」,難以從孩子口中得到事實,另一方面帶有負面情緒,很難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而且一旦和老師產生矛盾,只會讓事情變得復雜化,更不利于解決實際問題。

2. 表達對老師的信任與交流目的

與老師溝通時,我們首先應該表達對老師的信任,進而講述自己已經得到的資訊,以及關于此事的想法、態度,明確與老師交流的目的。

通過這樣的步驟,既可以將事情向老師說清楚,避免雙方在情緒上的衝突,又能針對問題,共同探討可行的解決辦法。

3. 提出合理需求

確認問題所在後,如果真是老師或者同學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乃至于有虐待行為,我們要果斷提出合理需求,將問題徹底解決。

否則如果確實存在問題,家長又採用「和稀泥」式的態度,只會「治標不治本」,讓孩子默默承受一切,可能對其一生都留下心理陰影。

結語:

孩子在學校中,免不了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候可能是一場誤會,有時候則可能確實受到了欺負。

對此我們要查清事情的真相,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堅決守護孩子的權益,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和保護,畢竟在孩子心中,父母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有錯誤傳達資訊的情況嗎?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