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大部分家庭父母和隔輩老人都會精心 照料孩子成長,身體發育和健康離不開一日三餐。
從初次添加輔食到吃飯,寶寶從完全依靠奶粉或者母乳開始轉向多種 食物,父母也會面臨不同問題,比如寶寶不認真 吃飯,或者食欲不佳。有時候費盡心思搭配營養做出的飯食,寶寶要麼吃幾口,要麼不吃。
面對這樣頭疼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家長干脆拿起碗和勺子想盡辦法哄著喂,追著喂。營養對孩子的生長 發育極其關鍵,作為家長也非常重視,哄娃吃飯難也是普遍現象,追著喂飯,對孩子來說 有害無利。
每一個家庭為了讓寶寶順利吃一餐飯,用盡各種方法哄。追著喂、用動畫片或者手機哄著喂,甚至大人做各種搞怪動作吸引孩子注意力,趁機喂一口飯。
中醫一直有「 病從口入」的說法,世界衛生組織也曾經表明有80%病因為吃導致,對于正處于生長 發育的幼兒來說,不僅要注意營養,吃什麼,更要注意吃的 方式,怎樣吃,追著哄著喂甚至有的老人擔心孩子咀嚼不爛食物直接嚼碎后喂,這些「喂飯」 有害無利。
不當的喂飯方式會使孩子脾胃虛弱,幼兒的腸胃消化能力相比成人要差很多,尤其是開始接觸輔食和飯食的寶寶,腸胃發育都不完善,稍不注意就會損害腸胃。
成人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或者通過分散孩子注意力喂飯,很多時候無法完全掌握寶寶是否將嘴里的食物咀嚼爛就開始了第二口。孩子看動畫片或手機入神,還沒嚼爛就吞咽下去,這些都會導致腸胃消化不良影響脾胃功能。
成人喂飯不能準確掌握多少食量最合適,大多時候會把孩子喂得太飽,使本來就小的胃部承受巨大負擔,腸胃功能變弱。
到了一定月齡寶寶已經具備咀嚼和動手能力,如果成人喂飯,很容易降低咀嚼食物的時間,失去 鍛煉咀嚼能力的機會,也不利于面部肌肉鍛煉。還會剝奪孩子抓握勺子等 手部精細動作訓練的機會,「喂飯」有害無利。
幼兒到了一定年齡,已經有能力自己動手吃飯,自主進食不僅可以掌握食量還可以 鍛煉手部動作和身體各部位協調能力,家長要留意幾個信號判斷孩子自主進食 最佳時機。
大部分寶寶在8個月的時候會對成人的食物表現出 興趣,在大人吃東西時他會伸手抓或者張嘴盯著成人,拿到吃的東西會送到自己嘴巴里,觀察到這些細節預示著孩子有了 自主進食的欲望和能力。給寶寶準備輔食或者飯食的時候很多家長 費盡心思,甚至準備多種食物,寶寶卻并不感興趣。
準備寶寶的輔食或者飯食要根據 發育特點,顏色鮮明看起來有食欲,并且易于 抓握易于咀嚼和消化,這會大大提升孩子的進食 欲望。抓住最佳進食 時機,還要注意幾種方式有效鍛煉寶寶 自主進食能力。
1、培養用餐儀式感
在寶寶自主進食的最佳時機,要建立用餐 儀式感,不僅讓孩子從心理 重視吃飯這件事,讓孩子和成人一樣坐在餐桌前自己吃食物。每次到了用餐時間,大家坐在餐桌前,寶寶就知道要準備吃飯了,做好準備和 期待。
2、用餐時養成專心的習慣
成人要 以身作則在用餐時不玩手機,寶寶受此影響也能養成 專心吃飯的習慣。即使很多孩子不能自己獨立完成進餐活動需要成人喂,也要注意在喂飯的同時不做 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比如為了讓他安靜,打開電視或手機,邊喂飯邊讓孩子看。更不可追著喂,形成這樣的習慣,再想讓他坐在餐桌前 安靜進餐非常難。
3、不因為吃飯而給獎勵
有的家長為了提高孩子吃飯的積極性用 獎勵的措施來引導,比如好好吃完飯就買玩具或者 滿足其它愿望等等。這種獎勵的方式很容易使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著急引起消化不良,想引導孩子吃飯的 興趣,并不是靠獎勵而是要在飯菜色彩、造型和 搭配上下功夫。
4、家長要有耐心,該放手時要放手
寶寶開始吃飯不僅吃飯 速度很慢,吃起來還會弄得到處都是,對于幼兒來說這些都是 正常現象,但此時很多家長看不過去,想盡快收拾餐桌,一著急拿起勺子就開始喂。
家長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 機會,該放手時就放手,保持 耐心,讓孩子 自主進食,鍛煉多了就會進入正規。
結語:
「喂飯」成人認為孩子把飯吃下去,營養補充了,心也安了,其實會帶來一系列健康 隱患。要麼出現厭食,要麼形成 依賴沒有動畫片和手機或者玩具不吃飯。在孩子吃第一口輔食、第一口飯食時,就要養成習慣,留意 自主進食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 鍛煉寶寶自主進食,有益于健康也有益于大腦和心理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