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孩子長大,是一件費心勞力的事情。整個過程,可以說是既辛苦又幸福。孩子的一舉一動,每一個小細節,都深深地看在父母親眼里。那怕是一個小小的睡姿,父母也會思考并探討,我家的孩子睡覺時總是這樣,是不是和孩子哪里不舒服有關系。
張女士的女兒馬上就要上一年級了。張女士認為孩子大了,是時候有自己單獨的臥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了。于是給孩子準備了一間小臥室和自己的小床。
可每晚睡覺前,孩子都會跑到父母跟前求情,想和父母一起,不愿意一個人睡。每天都如此,張女士認為不能再寵慣著女兒,就把孩子訓斥了一頓,堅決要求女兒獨自睡。自此以后女兒再也沒有過來央求母親。張女士表面表現得狠心,其實心里很心疼女兒。夜里總會起來去看看女兒,幫女兒蓋蓋被子。
后來張女士慢慢發現,女兒總是蜷縮著身體睡覺。張女士感到很奇怪,以前孩子和父母們一塊睡的時候,孩子喜歡成「大」字型睡姿。當張女士把這個疑問和做心理醫生的朋友講了之后,朋友給分析了原因,孩子開始獨自睡,心里不安,就會蜷縮著身體尋求安慰。不像和父母一起睡會很有安全感,睡得會很放松。剛開始培養孩子獨自睡的習慣,還是不能著急,要慢慢來。
孩子的睡姿反應心理狀態,如果你家孩子是第二種睡姿,家長可要注意了
1、呈「大」字型睡姿
呈大字形睡姿的孩子,心里狀態良好,心情舒暢。沒有心事無憂無慮,性格活潑外向,情商很高。做事積極、主動,家長應該高興。
2、蜷縮型睡姿
這樣睡姿的孩子,在睡覺時應該是有心事,或者是不安的狀態,想以考蜷縮著的姿勢來自我安慰,尋求安全感
。父母應該多陪伴和關心孩子,及早發現孩子心理隱藏的問題,及早糾正解決。幫助孩子擺脫心理隱疾。
3、趴著睡睡姿
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喜歡熱鬧,勇氣十足。自我榮譽感很強,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趴著睡影響呼吸,存在安坐隱患,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在孩子熟睡后,家長還是要給孩子糾正睡姿。
4、隨意形睡姿
有的孩子睡覺非常不老實,滿床翻滾,動作很多隨時變。這樣的孩子往往運動能力很強,四肢靈活。往往性格屬于豪爽奔放型,不喜歡被拘束。
每個孩子從出生起就一直和父母睡在一起,或早或晚都要與父母分房睡。但是有些孩子很享受有父母在身邊被保護的感覺。獨自一人睡,感覺沒有了依靠,心里空落落的,甚至有些害怕。所以對和父母分開睡覺很反感,
培養孩子獨立睡的習慣,家長要做到以下兩點
1、拋磚引玉,試試孩子的意愿,再做打算
有些孩子天生膽子大,獨立性強。家長可以先提出分房說的意見,看孩子是什麼反,如果孩子覺著一個人睡沒問題,并且有點期待,還感覺到新鮮。就鼓勵孩子長大了,很勇敢,直接讓孩子獨自睡了。如果孩子對自己睡,表現得有點害怕或者不安,要了解孩子的顧慮在哪里,對癥下藥,排除困擾孩子的因素。
2、使孩子獨自睡要循序漸進
和孩子分房睡,父母不能采取強硬的態度。一開始可以陪伴孩子睡在他的小臥室里,先陪睡一整夜,在慢慢地陪睡半個夜晚,甚至到最后只在孩子睡前去陪伴孩子,等孩子睡著后可以離去。這個過渡階段不能操之過急,以至于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影響孩子的情緒狀態。
孩子與父母分房睡,標志著孩子已經步入第一階段的長大。有些孩子天生心思細膩膽小,父母態度不能太過強硬。更不能著急。如果什麼工作都做了,什麼辦法都想到了,仍舊起不到作用,可以暫緩分房睡。等孩子再大一些,自然而然地就能接受分房睡了,這方面不能和其他孩子比較,因人而異,父母不能強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