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不出色,和媽媽的性格關系太大了,這3種性格的媽媽,很難養出優秀娃
2022/07/06

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

「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那份羈絆是獨一無二的。 

孩子從出生起就對媽媽充滿信任和依賴,媽媽的溫柔細膩,對孩子需求和情緒的敏銳度,在養育孩子時有著天然的優勢。 

再加上各種現實因素下,媽媽通常是一個家庭里承擔起教育孩子主要責任的那個人,與孩子相處時間更長,使得媽媽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更為顯著。 

研究表明,媽媽的性格會對孩子的心理與性格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下面這三種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1.強勢的性格

強勢的媽媽主要表現為: 

強烈的主見,說一不二,要求孩子必須聽自己的; 

嚴密掌握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事情過度干涉、包辦; 

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做安排和決定,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意愿。 

強勢的媽媽,說到底是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廂情愿地主導和控制著孩子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這樣的養育模式,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總是被命令、被逼迫,不能自己做主,孩子內心十分壓抑,長此以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也會破壞親子關系。 

從另一方面來看,強勢的媽媽,會造就孩子膽小懦弱、缺乏主見的性格,事事依賴父母。 

要想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擁有健全的人格,獨立自主,媽媽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掌控欲,懂得尊重孩子。 

不把自己的需求和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看見他的真實需求,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做決定。 

把握界限感,不過度干涉孩子的事情,把成長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只是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恰當的幫助和引導。 

2.急躁、情緒化的性格

孩子會過多關注媽媽的情緒,習慣察言觀色,做事小心翼翼、畏手畏腳,害怕犯錯。 

這種狀態下,孩子顯然沒辦法把全部精力和能量都用于對外探索和自我成長,心理負擔重,影響性格發展。

媽媽性格急躁、情緒化,不會耐心、平和地和孩子溝通,也容易損傷親子關系,導致孩子叛逆、不服管教。

媽媽也是人,有情緒很正常。只是媽媽也要意識到,情緒不穩定帶給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多多修煉自己的心態,學會表達情緒。 

首先,媽媽要時刻提醒自己,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正、學習的過程。 

當你把孩子每一次不乖的行為看做他正在嘗試、學習,就會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其次,情緒上來的時候,有意識地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想想怎麼用合適的語言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給他正確的引導。 

能夠控制自己,合理地發泄情緒;在朝孩子發脾氣后,及時道歉,把影響降到最低,做到這些,就已經很好了。

一個情緒穩定、性格溫和的媽媽,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針」,不但讓孩子安心、自在地成長,也是整個家庭的福氣。

3.悲觀、消極的性格

除了情緒化的媽媽,悲觀、消極的媽媽,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很深。

這種性格的媽媽,平時愛愁眉苦臉,遇到事情總往壞處想,對未來充滿擔憂,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傳遞負能量。

比如在孩子學習方面,一直給孩子傳遞壓力和焦慮:

「你現在考這麼點分,到了高中怎麼辦?考不上個好高中,好大學更沒指望,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以后找不到工作看你怎麼辦!」

總給孩子傳遞負能量,不會激發孩子的斗志,反而會磨滅孩子的信心和對未來的希望,削弱他努力的動力。

心理學大師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說:

「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恐懼都具有傳染性,兩者都會對孩子的全面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孩子從一兩歲的時候開始,對于父母的情緒就尤為敏感,尤其是媽媽。

每當看到媽媽情緒不佳,孩子會不自覺地檢討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對,逐漸成為一個「拯救者」,努力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想讓媽媽重新快樂起來。

然而,這樣長大的孩子,一直忽略和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媽媽的悲觀、消極,也會傳染給孩子,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對人生缺少熱情和希望。 

家庭教育中,不是只要孩子好好學習,成績好就萬事大吉了。

積極的思維、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積極樂觀的孩子,往往內心更加堅韌,充滿自信,抗挫折能力更強,他們更容易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永遠懷揣希望,不輕言放棄。

因此,作為媽媽,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通過自身的態度和言行,塑造孩子積極樂觀的思維。 

學會欣賞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努力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講了這麼多,不是單方面強調媽媽就應該多付出、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爸爸的作用同樣不可替代。

很多時候,媽媽的強勢、情緒不穩定、負能量,也是被現實逼出來的,養育孩子的不易、生活的雞毛蒜皮,讓媽媽們焦頭爛額。

這時候,爸爸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有句話說得很好:「好的家庭,是爸爸愛媽媽;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 

除了媽媽自身的修煉,爸爸是否愛媽媽、關懷、體貼媽媽、積極參與家庭事務,是媽媽有沒有好性格、好情緒的關鍵,也影響著媽媽教育孩子的質量。

所以,爸爸們也要扛起自己的那份責任,愛護媽媽、教養孩子。夫妻相互支持、通力合作,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模樣!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