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父母尊重孩子的「磨蹭」,不要將焦慮傳遞
2020/12/23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 高顏值的媽媽 ,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 獅獅媽 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 獅獅媽 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獅獅媽 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磨蹭如何應對。

好好一聚會,愣是被老母親們玩成了大型「吐槽會」。

這一波嫌棄孩子「拖、拉、慢」的畫風,讓人想起來了那首著名的《媽媽之歌》:

這種連珠炮般的催促,是很多家庭的日常催娃場景,只是,令人氣惱的是,家裡的那個磨蹭娃,就像中了邪: 你越催,他越慢

01

心理學上,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也就是說,6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能力掌控「快慢」節奏的,我們眼裡所謂的「拖延」,對於他們而言,本是一種正常表現。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陳小春一直催促身後的兒子「快點」,小小春Jasper拿著喇叭奶聲奶氣地喊:「can you stop angry now?」

對於兒子的「慢」,媽媽應采兒如此回應:「催什麼嘛……腿短不是他的錯!」

日本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指出, 父母不斷地說「快一點」,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等特徵,也有一些孩子表現為反應遲緩、缺少責任心等特點,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續否定中失去自信,以及專注力被破壞。

心理學上種現象叫「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就會引起不耐煩,或者逆反的現象。

催孩子也是一樣,如果父母只是催催催,孩子可能就會故意唱反調,越催越磨蹭,或者乾脆你指東他往西。

當孩子跟不上我們的節奏時,父母千萬不要一味地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是孩子太慢,還是我們太快?

有人說,養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你催他,唬他,拉他,扯他都沒有用。唯有放慢腳步,調整自己的節奏,來適應蝸牛的步伐,這場散步才有意義。

當父母和孩子在「步調」上出現時差時,該停下來反思調整的是父母。

02

其實,孩子的磨蹭習慣並非是個別現象,而是非常普遍。有調查顯示,「磨蹭」問題,在學齡前(3-6歲)和學齡期(7-12歲)的孩子身上容易出現,學齡期(7-12歲)的孩子尤為明顯。

關於「孩子問題排行榜」的調查也顯示,非常多的家長選擇排名第一的是:磨蹭、拖拉。磨蹭,貌似一大頑症,從四五歲到青春期,橫掃各個年齡段,很多媽媽為此頭疼不已,無計可施。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磨磨蹭蹭,有一大半的「功勞」在家長身上,每個磨蹭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停催促嘮叨的家長。

孩子一磨蹭,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催催催,越催促越磨蹭,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那催也不能催,孩子真的很慢怎麼辦?

既然 「催促」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拖延!那換一個明智的方法應對孩子的拖拉、磨蹭才是關鍵。

1、尊重孩子的「磨蹭」,不要將焦慮傳遞

家長話多,大多來源於潛意識層面的「焦慮」。家長的「催促」最大的目的在於説明孩子更好地適應外部世界,其潛意識當中家長是焦慮的:

不趕緊起床的話,上學遲到了怎麼辦?

不按時吃飯的話,把身體餓壞了怎麼辦?

晚上完不成作業,學習不好怎麼辦?

第二天被老師批評了怎麼辦?

不按時睡覺,第二天精力不足怎麼辦?

走在路上萬一出了危險怎麼辦?

對家長來說,事關孩子成長的都是「大事」,這些都挑動著家長們的緊張神經。

其實家長的「焦慮」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長不懂得自我消化焦慮,運用錯誤的教育方法,通過「催促」把這份焦慮傳遞到孩子身上,令他們帶著這份沉重的包袱生活下去,顯然不大對勁。

所以家長要先學會閉嘴,尊重孩子,如這點所說,可能孩子「磨蹭」的原因是TA的處事方式與你不同而已。

2、對學齡前(3-6歲)兒童,耐心永遠是最好的「良藥」

對於還在上幼稚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多能力還沒有使用熟練,他們可能需要花費比成人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日常活動。

如果這時候家長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寶寶」,有著過高的期待,只會讓孩子徒增焦慮,對TA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平日裡的「催促」在心理留下「情節」

,對以後的人身無益。耐心是愛的體現,家長應該多留出時間讓孩子成長。

3、對學齡期(7-12歲)兒童,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關鍵時期。TA需要試著體會「磨蹭」帶來的後果,慢慢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很多孩子「磨蹭」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著怎樣的結果。一種能力的學習需要三方面「經驗」:

①前提:什麼條件下我要這麼做;

②動作:我該怎樣做;

③結果:產生的效果。

就拿起床「磨蹭」來說,

前提:孩子這個時間我想賴床,

動作:即使媽媽叫我也不起床(磨蹭),多躺一會是一會兒,

結果:遲到上學,被老師批評。

但是,家長們為了孩子不遲到,會使勁催促孩子起床,打斷他們的「磨蹭」與「遲到挨批評」的連接,最後孩子是沒遲到,但是因為少了最後一部分的教育,他們永遠不知道遲到後果是什麼,也就永遠改不掉「磨蹭」習慣。

家長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就讓「磨蹭」的孩子遲到一回,知道後果的孩子就不會再賴床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可如法炮製(注意:後果過於嚴重的事情除外)。

獅獅媽有話說:

其實孩子磨蹭,做事拖拉背後的推手很大程度在於家長的「催促」。

磨蹭雖然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家長們只要有著正確的心態,讓孩子親身經歷拖延的「後果」,再加一些「時間概念訓練」,孩子最終會克服「磨蹭」的毛病,為將來成為努力上進的人打好基礎。

但是說起來,這些都比催促、訓斥、發火要難上加難。需要家長更多的覺察心,同理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所以面對孩子的磨蹭,

先想想孩子,他到底為什麼磨蹭?

再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焦慮了?

問問自己,是否願意為孩子做出改變?

父母多一些反省,就多幾分平靜。

我是獅獅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獅獅,獅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