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教會孩子「道歉的五種語言」,讓孩子受益一生
2021/04/02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每個人都會犯錯,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積極改正就是最好的事。但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並不是這麼做的。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條新聞,秦女士是一位快遞員,因為客戶不在家,便商量將價值2980元的包裹放在了門衛室。

但事後,客戶卻回饋說沒有拿到,秦女士自掏腰包重新購買了一份給對方。

快遞怎麼會不見了呢?秦女士調查監控發現,有一個孩子拿走了快遞,於是秦女士找到孩子家長。

對方剛開始並不承認,有監控作證,無法抵賴後,又表示,不可能全額賠償,孩子才8歲什麼都不懂。

秦女士認為,物品是因為孩子拿走後丟失的,理應由家長全額賠償,孩子家長則一直辯解孩子小不懂事,甚至說出了十分雷人的話:「 你都開得起豪車了,這事就算了吧。」

整個協商過程中,父母對孩子都是一種包庇態度,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想掩蓋所犯下的錯,表面上是在保護孩子,實際上卻是在害孩子。

犯錯後,父母的包庇和袒護,會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一錯再錯,走上社會後甚至會釀成大禍。

教會孩子道歉,是一件艱難但是卻非常重要的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次在飯店吃飯時,一個孩子非常淘氣,每上來一道菜,他都要用手上去摸一摸,然後笑嘻嘻的跑到媽媽的身後。

當感受到我們的怒意後,孩子媽媽趕緊上來道歉,說孩子不懂事,給我們惹麻煩了,然後又叮囑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亂跑,就沒有了下文。

被孩子抓過的菜吃不了了,我問孩子家長怎麼處理,她說:"你重新點一盤吧,不好意思啊,孩子小,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已經說過他了。"

而此刻,搗亂的孩子,背著媽媽朝我們做了個鬼臉。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都和這位媽媽的做法非常類似,孩子犯了錯,家長上來陪著笑臉道完歉,這件事就不了了之。相比于那些放任孩子亂來的父母,這樣的父母確實好一些。

但是父母「代替道歉」真的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

很難,因為父母代替"道歉",讓孩子接收到了錯誤的資訊:我還小,不用替自己的錯誤負責;犯了錯也有父母承擔;犯了錯也不會受到懲罰。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的道歉,並不能直接等同于孩子意識到了錯誤。 李玫瑾教授所說:如果從小不教育孩子是非對錯,孩子的觀念裡這一部分就會缺失,孩子就會離正確的路越走越遠,終有一天,會鑄成大錯。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從小有"對錯"意識,並敢於承擔犯錯後的責任,這樣才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更有利於孩子在錯誤中快速成長。

道歉的五種語言,能讓孩子收穫好人緣

1、「對不起」

這是道歉的第一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做錯了,家長也是一樣,你的一句「對不起」是表達歉意最重要的方式。

2、承認自己錯了「我錯了」

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並不容易。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你可以幫助孩子理清他錯在哪,為什麼錯了,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哪些行為會影響到他人,説明孩子建立起規則意識。

3、彌補過失:"我能做些什麼來彌補?"

做錯了事情,就必須要承擔後果,比如說,第一個故事裡的孩子偷拿價值兩千多包裹的事,一句"對不起",是最基本的為人素質。賠償也是必須的,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質。

4、真誠悔改:"我會努力不再做這樣的事"

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重複的錯誤,會失去他人的信任,並且很難取得別人的原諒。

道歉取得諒解是在給你機會改正,所以,真誠的悔改,就是保證下次不再犯。

5、請求饒恕:"請你原諒我,好嗎?"

我們道歉,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請求對方的原諒。

當你表達歉意、承認過錯、再彌補過失和真誠悔改後,請求原諒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為所動,甚至毫無悔改之意,教會孩子道歉非常重要,畢竟當他們走上社會時,父母不可能一直出面幫他們抗下錯誤和責任。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