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大的孩子,容易形成「3種性格」難有出息,要學會做「零吼叫」父母
2021/05/08

犯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行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瞭解這個世界。可孩子一旦出現錯誤,家長總是忍不住發洩自己的脾氣,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沒有耐心,根本不能靜下心來同孩子交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用「吼」的方式雖能制止孩子不好的行為,但也會影響到其心理健康和未來的成長。

然而被吼大的孩子是非常可悲的,因為這不僅會讓他們的童年失去快樂,更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響,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自我,導致他們的性格出現缺陷。

經常被父母吼罵,孩子會出現這三種性格

叛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孩子雖然年幼,可是他們同樣也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認可。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用語言暴力去傷害孩子,那麼孩子便無法體會到本應有的尊重感,這很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出現抵觸情緒。

當孩子的不滿情緒被越來越多的積壓在心底之後,他們必須要找一個缺口釋放出來。

而這時孩子爆發的能量是非常可怕的,他們會變得非常叛逆,不僅不會聽父母的話,甚至還會故意和父母做對,做出一些父母堅決制止的事情。

自卑

在父母的認可和肯定中,孩子才能變得越來越自信,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的人,也應該是最瞭解他們的人。

如果父母都輕易地否定孩子,那麼孩子必然很難建立自我信任,他們會產生深深的無能感,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討好型人格,他們會刻意收起自己的個性,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是一切都看他人的臉色,想方設法地討好父母和他人,只是為了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說到底還是源於骨子裡的自卑。

磨蹭

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束手束腳,因為只要一旦讓父母不滿意,就會惹父母生氣,被父母大聲責駡。

所以為了逃避,孩子做起事情就會拖拉磨蹭,他們不敢嘗試,甚至會產生退縮心理。

如果此時父母依然不斷地催促孩子,那麼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他們不懂如何正視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如何做父母才會滿意,所以內心世界只會變得一片混亂,反而會破罐子破摔,凡事高高掛起。

很顯然,有這些性格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阻礙。

這就意味著父母應該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盡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為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積極樂觀的人,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生活。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拒絕吼叫

吼叫也許是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當父母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對孩子發號施令時,孩子必然會有所畏懼,所以在短期內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成為父母眼中乖巧的孩子。

但是長期以往,孩子內心的憤怒會越來越多,自然也會越來越排斥父母。

所以父母應該拒絕吼叫,就像有部電影所說的那樣,有話好好說。

因為當父母願意放下身段,願意真正地和孩子像朋友一樣溝通時,孩子才會放下他們對父母的戒備,更願意敞開心扉面對父母。

學會傾聽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是占主導地位,他們總是在孩子耳邊喋喋不休,自認為是對孩子好,幫助他們學習和成長。

但其實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想和父母傾訴,只是父母從不曾給過他們這樣的機會。

只有願意傾聽的父母,才能夠真正瞭解孩子在想什麼,才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這樣的父母不僅能夠得到孩子的信任,而且能夠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法正確地教育孩子,真正起到幫助孩子成長的作用。

以身作則

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孩子往往都把父母當成最好的老師,所以如果父母能夠在言行舉止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那麼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必然也會事半功倍。

父母吼叫孩子也許恰恰代表著他們的失敗,因為很多時候自己就是孩子的鏡子,孩子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很有可能是父母在不經意中傳遞給孩子的資訊。

所以想讓孩子變成理想中的狀態,那麼自己必須首先成為理想中的人,這樣才能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是父母成長的時候,雙方都需要共同進步,不斷反思,互相共情,這才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