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暴躁、愛發脾氣:每個壞脾氣的孩子,其實缺少了這4種能力
2021/04/12

很多父母曾經和我說,自己家的孩子就像一個小炮筒子,一點小事,就能把他們給點著,沖著家裡人大發脾氣。

孩子亂發脾氣,性格不好,讓很多父母都感到迷茫和困惑,究竟是哪裡的教育出了問題?

早上上班,看到有個5歲多的孩子被媽媽連拉帶扯的弄進了電梯,嘴裡還不停地說著:快快快,上學要遲到了......

進來後,這個媽媽順便快速按了關門鍵,這個孩子卻突然大發脾氣,小嘴一撅,急躁的說道:我要按電梯,我要按電梯,是我來按電梯的.....

說著,還把書包丟到地上,哇哇大聲哭起來。

她媽媽迅速把書包拿起來,一邊給孩子背好,一邊說,我們都要遲到了,來不及了,等下午放學你再按電梯吧,媽媽剛才忘記讓你去按電梯了.....

孩子一邊抹著淚痕,一邊掙脫書包,再次生氣的說道:不,我現在就要按電梯,我要按電梯.....

這個媽媽很無奈,因為電梯裡剛好只有我和他們,便望著我,沒等她開口,我便說:沒關係,我不趕時間。

於是這個媽媽按了下一層樓,帶孩子出去,然後再和孩子進來,讓孩子親自按了電梯,孩子才滿心歡喜的背上書包,並和媽媽擊掌比了一個耶,開心的上學去了。

不讓按電梯就大哭大鬧,為什麼有些孩子的脾氣這麼容易暴躁呢?

很多人會覺得肯定是家長太縱容了,太溺愛了,或者是孩子天生就性格很倔,所以應對方法就一個:揍一頓就好了!

孩子暴躁,揍一頓並不能解決問題

揍孩子其實是父母偷懶的一種方式,因為父母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去瞭解孩子為什麼暴躁,以及該如何去引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形成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只需要揍一頓,孩子就聽話了。

看起來效果是立竿見影,但長期下來,卻是埋下了地雷。

孩子的負面情緒被恐嚇和壓抑,孩子便無法找到情緒的宣洩出口,只能靠自己內化,很容易形成攻擊型人格。

自我攻擊主要表現在,遇到自己覺得不公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時,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意見,常常用‘自己沒用、自己沒有能力’作為自己不能反抗的主要原因,無法用恰當的、有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愉快。

而攻擊別人則主要表現在常常和別人抬扛,無論別人做什麼,說什麼都會否定別人,並且在這種與別人的抬杠中尋找快樂,或者以更隱蔽的方式,比如表面上被動和服從,背地裡卻不予合作,內心充滿敵意和攻擊性。

攻擊型人格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

而如果要究其緣由的話,大部分是在童年時家長過於嚴厲,使孩子不敢違背父母的意願,不敢說出心中想說的話,行動上不敢越雷池半步。

所以長到少年時,孩子發現自己有能力去對抗了,就很可能採取偏激的行為和父母、社會規范對著幹。

所以,揍一頓在我看來是最不負責任,最沒有效果的消極教育模式。

孩子暴躁,是這4種能力的缺失

在《暴脾氣小孩》一書中,作者羅斯·格林博士說: 暴脾氣的孩子,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維模式,一旦他自己打定主意,你想要他從自己的計畫轉移到其他計畫,就會瞬間引發他強烈而無法控制的挫敗感,進而激起他的挑戰[性.行.為]。

所以,暴脾氣的小孩只是缺乏一些技能,比如靈活性、適應性、挫敗忍耐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我們只要補齊孩子欠缺的能力,他們就會有好的表現。

1)、認知靈活能力

很多孩子因為理解能力有限,很難快速的從一種精神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精神狀態,比如突然不讓一個愛吃糖果的孩子戒掉所有糖果,讓一個在遊戲中玩high的孩子迅速靜下來看書......

孩子的思維模式簡單粗暴,他們並不能理解你不給我糖果是為了他的健康,也不明白讓他看書是為了學習知識,只會粗暴的認為你阻止了我喜歡做的事情,所以我不爽,我怒了,我要發飆了。

2)、適應環境的能力

陌生的環境會給孩子帶來本能的恐慌與焦慮,這是孩子還未發育成熟的大腦所決定的,孩子的大腦發育是一個漸進的發育過程,從最原始的腦幹(行為腦)到邊沿腦(情感腦),最後到高級的新皮質或思考腦。

在思考腦還未發育出來之前,主導孩子的行為腦和情感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模式,他們無法理性的應對環境變化帶來的恐慌與焦慮,只能通過抵抗和哭鬧來消解自己的恐懼,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2,3歲的孩子很容易在陌生的環境中哭鬧和發脾氣。

3)、抗挫敗能力

就像那個一定要自己按電梯的孩子一樣,沒讓他按電梯,就剝奪了他按電梯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對他而言是一次挫敗。

面臨挫敗感時,首要任務是找到導致挫敗感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才能規劃解決方案,並預見可能產生的後果。

顯然,孩子無法分析這些原因,也就只能用哭鬧,發脾氣來應對這種挫敗感了。

4)、情緒管理能力

有研究發現,在較為緩和的氛圍中,很多孩子甚至可能擁有成功解決問題的相關知識,而一旦產生挫敗感,強烈的情感就會阻止他們獲取並利用這些資訊。

所以,這類孩子發脾氣不是存心不配合,而是在挫敗感的衝擊下不知所措,他們無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無法調動出平和的情緒和理性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如何應對一個容易暴躁的孩子

很簡單,只要以上4種能力,孩子便能慢慢形成良好的問題解決思路和情緒模式,成為一個能夠管理自己情緒,理性應對挫折的人。

1)、提前給孩子發出指令

想讓孩子從他沉浸的遊戲中轉移到另外的事情上,一定要有意識給孩子提前發送信號:比如,再玩一輪就要吃飯了、還有15分鐘就要準備刷牙洗臉了......儘量給孩子清晰明確的指令,孩子便能提前有個心理上的緩衝,也能比較順利的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2)、多給孩子不同的體驗

孩子的 大腦發育也是環境不斷正向刺激的結果,所以要想孩子發育出一個聰明,靈活的大腦,就應該多帶孩子去體驗各種不同的事物。

比如,體驗大自然,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去不同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在各種環境中感受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從而能夠更從容的面對陌生的人和事物。

3)、做好孩子的嚮導

孩子暴脾氣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是挫敗,是恐懼還是不願意,一定要找出孩子發脾氣背後的真實原因,並用他能理解的話語表述給他,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暴脾氣是怎麼來的,和孩子一起正視他的暴脾氣,並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去解決。

比如,我們試試這樣做,或者反問孩子,如果是小豬佩奇(孩子喜歡的比較正面的卡通人物),他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呢?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思路。

養育孩子需要父母足夠的耐心,不能有任何的馬虎和偷懶,試著理解自己的孩子,並且約束自我,做到以身作則。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