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父母都懂怎麼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4個好處,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2020/12/21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 高顏值的媽媽 ,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 獅獅媽 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 獅獅媽 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獅獅媽 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陪孩子玩。

很多人都說不知道該怎麼陪孩子玩。

有的是「陪娃三分鐘,充電兩小時」的「易累體質」;

有的是「給孩子一個ipad,歲月靜好娃不鬧」的放養派;

其實當媽的都清楚, 孩子0到6歲期間,玩最重要,尤其是爸媽陪玩!幫孩子發展核心能力,建立有安全感的親密關係,都最最有效。

但很多中國父母,不習慣跟孩子玩,因為我們自己從小接受的就是比較嚴肅的家庭教育。頂多給孩子讀讀繪本,讓孩子自己玩玩具,當爸媽的經常「尬陪」

其實, 遊戲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 ,只要你開始練習

首先你得有個放鬆的心態,還得願意放下身段,別總是那麼嚴肅,你得裝得傻呼呼的。

做到這一步,接下來的事,就交給我們了。今天,獅獅媽先 教你1個遊戲,讓你快速在身體上和情感上,都跟孩子站在一起。

這類遊戲被稱為「角色扮演遊戲」,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玩,都喜歡玩。

媽媽扮演「黏人寶寶」,用行動給孩子最好的共情。

女兒三歲左右時,我開始全職的工作。她習慣了天天跟我在一起,一下子很難適應我出門去上班。幾乎每天和我分離時,都要大哭一場。

隨著時間推移,情況慢慢好轉。同時我發現,她開始經常玩「我去上班了」的遊戲。

她扮演上班的媽媽,背個小包,往裡面裝一些東西,鄭重其事地對「孩子」(也就是我)說:「媽媽要上班了,你在家跟奶奶呆著。」然後就往門口走。

我就扮演一個黏人的小孩,假裝大哭大喊:「你別走!我不想跟你分開!」每當這時候,她都特別興奮和開心。我越哭得厲害,她就越笑得厲害。

然後,沒一會兒,她就假裝下班,背著小包回家了。這時我表現得非常驚喜,迎上前去對她說:「我都想你一整天了!」

那段時間,女兒天天都要玩幾次這個遊戲,我也一直很配合她。

遊戲的意義:

很明顯,這個遊戲的主題是「分離」。在扮演媽媽,假裝去上班的過程中,孩子獲得了什麼呢?

首先,是對分離的掌控權。

孩子的日常生活通常由大人安排。什麼時候得和爸爸媽媽分開,什麼時候能在一起,孩子都是被動的。

但在遊戲當中,孩子扮演了媽媽,就可以自主決定什麼時候「出門去上班」,什麼時候「回家」。媽媽扮演孩子,並且在遊戲中示弱,進一步讓孩子體驗了自己的力量。

遊戲中獲得的控制感很好地平衡了現實生活中的被動與失控,對孩子而言,是一種療愈。

其次,假的遊戲中,孩子體驗了真實的情緒。

  分離是假的,重逢的喜悅是真的。說再見是假的,分別時候的想念是真的。

  我們經常跟孩子解釋:「媽媽下班就回來了。」「一會兒就能看見爸爸了。」也希望孩子明白「即使不在一起,爸爸媽媽也愛你,想念你。」但這些大道理,僅僅用語言表達,孩子很難理解。

  在一遍遍的遊戲中,孩子親身經歷了從分離到重逢的過程,而媽媽也通過目光、表情,肢體動作直接表達了不舍、想念與愛。相較語言,這是更好,更有效的共情。

看見孩子眼淚下的真正需求,讓孩子重當小嬰兒,感受充盈的愛。

前段時間,家裡多了一個新成員—一隻小貓。孩子們都特別喜歡,爭著要小貓在自己房間裡常駐。

尤其是妹妹,搶不過哥哥,就利用白天的時間跟小貓各種親昵。

我也被小貓的魅力吸引,很喜歡逗它玩。有一天睡前,女兒洗漱,我在一旁陪著,順手就抱起小貓,像抱小嬰兒一樣邊溜達,邊逗它玩。

沒想到,女兒看見了,哇地一聲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說:「你都沒抱我,就知道抱貓!」

我急忙解釋:「咱們不是說好了一起照顧小貓嗎?再說……」話說到一半,我突然想起幾年前,女兒還是個小嬰兒時,兒子有一次大哭著喊出一句話:「我喜歡妹妹,但不代表我也接受你們都喜歡她!」

嫉妒是人的本能,女兒這是嫉妒小貓了。 

在情緒面前,任何理性的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我立即抱起女兒說:「這才是我最喜歡的小孩呢!剛才這個小孩在刷牙,我都不敢抱。這下刷完牙了,我可得趕緊好好的親親抱抱。」

沒想到女兒立即順著我的話,像個小嬰兒一樣縮在我懷裡,還像不會說話的小寶寶那樣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音。

我也跟隨她的遊戲,像對待小嬰兒一樣,用她的小被子裹著她,再重新抱起來,說:「哎呀,這是我最可愛的小寶寶。

她還不會說話呢,就會啊啊啊的。你看她眼睛還沒睜開呢,你看她小臉蛋肥嘟嘟的,真想親一口啊!」

女兒躺在我懷裡特別開心,努力忍著笑,憋著不說話,繼續享受她作為小嬰兒的特殊待遇。

遊戲的意義:

多數情況下,孩子都喜歡扮演有力量,有能力的角色,喜歡當英雄,喜歡做大哥哥大姐姐。

但是,當孩子感覺需要安全感,需要蓄滿心中愛的杯子的時候,就會主動切換到需要被呵護被照顧的角色。

大人跟隨孩子扮演小嬰兒的遊戲,認真地對這個「小寶寶」呵護備至,充分滿足了孩子被愛,被照顧的需求,這比用語言說多少遍「我愛你」都更有效。

獅獅媽有話說:

通過角色扮演的遊戲,孩子往往能:

1、學習成人世界的生活和規則

孩子玩的許多「過家家」遊戲,都是很成人化的,裡面的人物角色,要麼是爸爸、媽媽、醫生、老師等等,嘴裡說著童言童語,但他們建構的場景也是成人的社交,這來源於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模仿,雖然他們有時並不能理解背後的意義。

有天下午,我坐在床邊整理冬天的衣服,女兒在旁邊擺弄她的布娃娃,嘴裡說「走我們去買霜淇淋」,說著就往我這兒湊,「媽媽,你可以當超市里的人嗎?」「售貨員嗎?」「對」。

我放下手裡衣服,說「你好,請問你想買什麼?」「霜淇淋」「霜淇淋5塊錢」

「我沒有錢,我能把娃娃給你嗎?」我哭笑不得,雖然女兒沒有錢,但她找到了以物易物的方法。

於是,我就趁機教導她怎麼樣才能賺到錢,比如給媽媽打工,把你閒置的玩具出售,給爸爸按摩服務,都能賺到錢,說著索性我還給了她幾張1塊、5塊、10塊的紙幣,讓她認識錢,逐漸瞭解金錢的用途。

你看,通過角色扮演的遊戲,就能把社會化的行為非常形象的講給孩子聽。

2、 促進認知、身體和語言的發展

就像開頭的三個小男孩一樣,仿佛演了一場微電影,而他們就是導演,

在角色扮演的遊戲裡,他們能用一堆動物或者人偶構建一個富有想像力的遊戲場景,佈置遊戲場景時他們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他們花時間計畫遊戲主題,劃分遊戲角色。

在遊戲過程中,孩子通過扮演的不同角色表現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瞭解到不同身份承擔的不同責任,比如售貨員是賣東西的,醫生是看病的,能有效促進孩子認知水準的發展。而且他們豐富的說話神情以及肢體動作,無一不體現孩子在享受遊戲。

3、克服某些未知的恐懼情緒

大多數的孩子都怕看牙醫,一旦提起去看牙醫,孩子那是一萬個不願意,孩子哭天搶地的表現也讓家長頭疼不已,老母親在診所臉的要埋地上了。

之前我帶女兒去看牙醫,連哄帶騙加硬拉才能讓她躺著給醫生檢查。

後來女兒有了一隻很喜歡的玩偶小貓,她取名叫小灰,吃飯睡覺上學,都把小灰帶著,有時我陪她看《牙醫》的繪本,就會把小貓放在身邊,一邊讀一邊給她演示,為此還買了個醫療玩具套裝,讓她給她的小貓治療。

有時她還會要求我躺下,用聽診器有模有樣的給我診治,一本正經的囑咐我不能做這不能做那。當孩子對牙醫的熟悉度與信任感提高後,願意去看牙醫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

4、與父母建立更加親密的關係

陪孩子玩遊戲,是一種高品質的陪伴。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是胡編亂造,無聊的把戲,便任由孩子一個人玩,孩子邀請父母參與遊戲中時,想也不想便拒絕,殊不知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遊戲本身就是孩子成長的方式,陪孩子玩角色扮演,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會把平日裡父母「嚴肅」的模樣弱化,可以很好的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看到孩子不一樣的想法。

所以角色扮演對孩子的心智發展是十分有益的,而且,角色扮演在孩子的成長中是無處不在的,妥妥的日常「戲精」,對父母來說,更是要參與到孩子的角色扮演中去。

我是獅獅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獅獅,獅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