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差,是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以下3件事要特別注意
2021/02/02

如果把孩子十八歲作為第一個完整成長週期,那麼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中,父母都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寶寶學會翻身,寶寶自己開始吃飯,寶寶咿咿呀呀的開口說話等等。

成長階段是父母決定孩子教育問題的核心,但是有一件事幾乎貫穿了孩子整個成長期,那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

不同的家長同一個問題,孩子的成績為什麼不好,家教、課外輔導班、陪著寫作業等等能用的辦法都用了,為什麼孩子的成績還是沒有提高,很可能就是家長平時的這幾個行為,成了孩子學習成績提高路上的絆腳石。

01家長全權負責學習輔導

面對孩子的學習,有些家長會苦惱不已,如果能夠幫助到孩子,那麼于孩子無非是一件好事。

學習習慣的養成很重要,因此家長會重視日常的教育機會,希望可以幫到孩子。 學習的時間家長更是希望時刻陪伴,不想錯失良機。

由於年齡的緣故,孩子對於學習不會一直保有熱情,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

家長急切的心理,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壓力,輔導學習要運用合適的方法。

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針對孩子的學習更是如此。

在輔導孩子的時候,首先要 調整好自我的情緒,要有足夠的耐心。學習無小事,尤其是學習方法,如果教授的方式有區別,那麼會造成孩子的困擾。

家長要事先瞭解教材內容,必要時要多請教老師,這樣才能找到最為適合的方法。

02家長不停地督促孩子學習

孩子的狀態與大人不一樣,天生對於周邊的事情充滿好奇。對於自己感興趣事情,更加會全神貫注地投入精力。

家長對於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並不會全部認同,認為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可被看作是耗費時間,沒有作用。

家長看到孩子玩耍的時候,不由得會上前催促學習,不過有時也會出現「烏龍事件」。

過於焦急于孩子的學習,可能會造成「誤會」,適當的放鬆被視為「偷懶」。其實,家長不停地督促孩子學習,可能會使孩子產生厭煩。

雖說學習很重要,但這不是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課業負擔太重不利於成績提高。

家長應該調整教育方式, 與孩子積極地進行溝通,彼此尊重才能達成「協定」

學習不能盲目進行,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才是最佳的方式。

03家長不厭其煩的說教

不同的人,性格也會有所差異,孩子也是同樣。有的孩子性格開朗,不會太過計較任何事情,而有的孩子則比較內向,對於家長的言語會十分在意。

面對學習問題,家長不免會想多嘮叨幾句,在孩子看來是對自己的說教。天生好動不喜歡束縛的孩子,傾向自由發展。當孩子面對學習表現出「苦不堪言」時,可能是由於家長管束過度嚴苛。

家長說得太多,孩子反而會厭煩,進而對學習產生厭惡感,這樣學習成績自然會呈現下降趨勢。

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較高,只要遇到學習的事情,情緒表達就會有所轉變。一般情況下,家長以為的教育,漸漸地會變為數落。

學習成績不佳被常掛於嘴邊,久而久之,孩子會對學習喪失興趣,進而引發逆反的心理。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的成績是一時的,但好習慣是一輩子受用的!如果沒有好習慣,也難得到好成績,改掉壞習慣,努力進步,擁有更璀璨的人生!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道出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對待孩子的教育,請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