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來自家庭!每一位學霸的背後,都站著一群優秀且嚴厲的家長
2020/12/07

為人父母的,心心念念的都是希望孩子能成才,希望孩子上學時候能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霸」,將來在社會上也是有出息的人才。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什麼樣的父母養什麼樣的娃」。

雖然孩子的成長不完全受到父母遺傳的影響,但家庭環境卻會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於此,孩子在上學階段能否成為「學霸」,其實和家庭的氛圍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一般而言,以下4種家庭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

01

常陪伴孩子的父母

陪伴的重要性,值得強調一千次、一萬次!

很多人會問:

天天都說陪孩子,可如果我不去掙錢,拿什麼養孩子?

比起陪伴,有人覺得掙錢更重要,因為有了錢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彌補缺失的教育。

然而,孩子對於父母陪伴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奧巴馬說過:

「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要做一輩子的好父親。」

他最驕傲的一件事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再多的金錢與物質,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再多的理由與藉口,也比不過孩子教育失敗的遺憾。

正如董卿所言: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對「租房20年培養出3個學霸」,這則新聞的印象一直很深。

來自山西臨汾的范玉華一家,女兒在哈工大碩博連讀,大兒子就讀于知名軍校,小兒子考入清華大學。

20年來,這個普通的家庭沒有攢錢買房,一家5口租住在一間60平方米的出租屋裡。

父親范玉華是家裡的頂樑柱,雖然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但賺錢養家、忙碌之餘,他卻始終堅持著對三個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談及對三個孩子的教育,范玉華發自內心地說:

「掙的錢都給孩子交了學費,教育確實是最好的投資。」

面對鏡頭,夫婦二人有些靦腆地表示,自己學識不多,但相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師。

所以一定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不然一切都是白費。

「陪伴型」的家庭氛圍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並對孩子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而父母高品質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02會良性溝通的家庭

這裡的溝通不是「噓寒問暖」這麼簡單,也不是偶爾聊天這麼表面,而是更深一層的心理上的「互動溝通」。

優秀的父母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教育專家說,在家庭相處中,常常採用較平等的模式和孩子交流的家長,教出優秀孩子的概率要大得多。

這種較為民主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帶來的除了表達意見的機會,還有更多的被信任感,因為這些家長很少事事為孩子做主,所以孩子也就面臨這更多的選擇,也擁有更多自主決策的機會。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是被父母信任的,就會產生相當程度的自主性,這個時候信任感就會變成孩子內在的學習潛力和動力,這樣在學習的安排和時間管理上,就更容易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此外,特別是男孩的父母,更應該去瞭解男孩的內心,不要再以性別綁架,說什麼「男子漢」,「男兒當自強」了,什麼都自己扛的孩子不會告訴父母他有哪些煩惱。

03

重視閱讀的父母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

而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

有一首詩寫得好: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正如尹建莉所說:

孩子們從小的閱讀差別,是將來至關重要的輸贏差別。

熱愛讀書,就是家庭最高的「軟實力」。

在學霸的家庭中,閱讀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國民才女」武亦姝的家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小時候的武亦姝也是個調皮搗蛋,不愛寫作業的孩子。

父母對她很是頭疼,多次教育無果後,他們轉向朋友求助。

不問別的,就問朋友家的小孩為什麼愛讀書?是怎麼培養的?

朋友的回答非常出人意料:根本沒有培養過。

只不過是家裡堆滿了書,夫妻倆沒事就看書,久而久之,孩子也跟著看了起來。

閑來無事,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讀書,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這番話給武亦姝的媽媽觸動很大,回到家後,武爸武媽就開始大改變。

最愛的棋牌室不去了,開始看起《二十四史》和《山海經》。

手機也不玩了,開始帶著小武亦姝一起看名著,讀詩詞。

就這樣,從幼稚園到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讀書。

如此數年,小時候頑皮厭學的孩子,蛻變成了知書達理的高中生。

寫得一手好字,吟得一首好詩,武亦姝成了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

被書香滋養出來的孩子,未來都不會太差。

我們不能指望孩子的閱讀都由老師來督促,需要父母躬身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

04 制定規則的家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些孩子的問題看起來是無傷大雅的小缺陷,背後直接導致的原因是因為缺乏自製力。

家長要制定好規則,讓孩子知道每件事的界限。

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適應學校規則,以後走上社會也會更容易適應

規則的制定不用太複雜,比如,幾點之前必須要做完作業,學習的間隙最多玩10分鐘的手機等等。

讓孩子從小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在學校裡自然就形成了自我行為控制,一方面不會因為太調皮而有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學習中養成規律的好習慣。

家庭是孩子的港灣,只有營造了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才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空間。

獅獅媽咪有話說:

學區房、國際學校、名師補習……不少家長不惜節衣縮食,也要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希望把自家孩子培養成學霸。但教育界流傳一句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說明在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覷。父母學歷、經濟條件、家中藏書等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