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提煉的4個培養好學孩子的方法,成功將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大學,非常實用
2021/02/04

很多媽媽抱怨,自從孩子上了小學,生活的幸福感驟然降低。

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這些小毛病:

上課愛走神,不是搞小動作就是發呆, 一節課其實聽不進去多少內容

寫作業時不專注,摳摳桌子撓撓牆, 半個小時的作業拖上兩個小時還是寫不完,作業品質自然也高不到哪裡去; 沒有時間意識,放學只知道瘋玩,好容易回到家還要看會動畫片,最終在爸爸媽媽的逼迫下學習。

你花高價買了學區房,報了補習班,以為孩子的學習從此會一帆風順,可沒想到 寫作業時還是雞飛狗跳,時不時還會在群裡被老師「當眾點名」。

你一定常常想:「才上小學就如此艱難,以後上了初、高中可怎麼辦啊?」

其實,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只要打好了小學基礎,初高中會輕鬆很多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一道分水嶺,一方面, 如果在小學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到中學時期學習難度加大時,孩子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

另一方面,小學階段也是孩子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 孩子這一階段形成的人格品性、性格特點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如果不認真對待, 等到青春期叛逆起來,家長將束手無策。

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反復提到: 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欲望和性格品行都是在12歲之前形成的,父母一定要重視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一、學習心智必須從小狠抓

陳美齡分享了「兩個不原則」, 不拿孩子跟別人作比較,不說孩子笨。

即使兩個哥哥都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她也從來不會教育孩子「 要向哥哥學習」,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長處,不需要比較。

她每天回家最開心的事,就是輔導孩子做作業,鼓勵孩子 把不懂的地方大膽說出來,一起找答案,從不說孩子笨,因為這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孩子不是逼出來的,更不是罵出來的!在她的引導下,3個孩子從小學起 好學、自學、活學,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天生的笨孩子,只有不懂引導的父母罷了。

特別是 從小學開始,孩子們接觸新的圈子,熟悉新的環境, 身體和大腦也正在經歷從0到1的快速開發階段,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和經驗,更需要家長和老師互相配合帶路,為未來十幾年的學習之路奠定好基礎。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改掉過度依賴的壞習慣,引導養提前成預、上課認真聽課、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的學習習慣,聽課品質會更高,越往高年級越得心應手。

二、原則問題不容妥協

大兒子有一次考砸了,撒謊說成績還沒出來。 觸碰到陳美齡的底線:缺乏誠信。

當天晚上她一直和兒子聊天,希望他能夠自己把這件事坦白說出來,兩人又哭又抱,談累了就吃點東西繼續談, 整整聊了8小時。

陳美齡說,原則決定意志力 ,如果在小學階段就能隨隨便便不遵守原則,那孩子將來肯定是個意志力薄弱,容易打退堂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研究表明,3歲起孩子的意志力初步形成,講原則的孩子,意志力由弱到強, 由他律到自律過度,培養出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會通過克制自己,主動培養一些好習慣和改正一些壞習慣。

不講原則的孩子,今天不背課文,希望老師明天不要抽中自己, 凡事都抱僥倖心理,好習慣的培養和壞習慣的改正都很困難。

尤其是一、二低年級不注意,到了高年級就越難糾正, 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修正,加上青春期荷爾蒙影響的 逆反心理,想要再糾正就更難上加難了!

三、給孩子說明上學的理由

上學是為了自己,有上學的機會是非常幸運的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萌生過不想上學的念頭,更直接的跟父母說「我不想上學?」、「為什麼要上學?」。那麼,爸爸媽媽們你們是怎麼回答的呢?我們先來看看陳美玲的育兒方法:

只要不斷重複與孩子談話,即使他年齡再小,也能很好地理解到,去學校上學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能夠有上學的機會是很幸運的。想要過上寬裕快樂的生活,自由自在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習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從內心深處認同這一點,那麼他們上學就會變得很積極。

四、拓展擅長的,就能提高不擅長的

放手讓孩子鑽研擅長科目,增強學習上的自信。

孩子總會有擅長和不擅長的科目,父母發現孩子哪科不擅長,很容易瞎擔心,拼命希望把這不擅長的硬扭成擅長的。

但陳美玲卻反其道而行。她 首先讓孩子鑽研擅長科目,讓他們盡最大可能去提高水準。因為我認為,這麼做可以讓孩子對學習有自信,不擅長的科目應該多少也能變得會做一些。

Wendy媽有話說:

陳美齡和她三個兒子考上斯坦福大學這事,讓我想起了著名的 「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原本在經濟學中代表的是 兩極分化,既 窮的越來越窮,富的越來越富。引申到育兒中就是, 優秀的父母往往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而優秀的家族會越來越繁盛。

之所以會有「馬太效應」的出現,就是因為優秀的人會積累下更多的資源,就像陳美齡她就曾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她認為 好老師能影響孩子三五年,但好家長的影響力是一輩子。

所以陳美齡從孩子上小學起,就在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孩子。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