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抓周禮上塞給寶寶一本書,娃不屑「一個舉動」引全場爆笑:學習這東西強求不來
2021/10/20

「抓周」是流傳已久的民間儀式。孩子一歲時,人們會放上墨汁、紙張、算盤、錢幣、帳簿、首飾、鮮花、胭脂、食物、玩具等物品,讓孩子選擇。一般用第一個抓到的物件來預測孩子未來的興趣、前途或職業;如果是女孩,還會加上鏟子、勺子、剪刀、尺子、繡花線等。

一位小萌寶在「抓周」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在1歲生日的儀式上,爸爸在萌寶面前準備了許多代表「未來」的物品。有尺子,勺子,小錘子,一本書和撥浪鼓。

一開始,小傢伙對這些東西很好奇,處于觀望狀態。寶爸迫不及待地拿出一本書塞到寶寶手裡,卻遭到寶寶的無情拒絕。

寶寶雖然小,但扔掉爸爸塞的書時力氣很大。寶爸沒拿穩,一本代表「書房」的書扔到了一邊。寶媽對著鏡頭無奈地笑了起來,一旁的媽媽哭笑不得。

之後,寶寶沒看爸爸一眼,頭也不回地朝撥浪鼓「飛奔」而去。整個過程乾脆俐落,他看起來很堅決,真是喜出望外。

依靠「抓周」就能斷定寶寶的未來嗎?

很多人看完後說,這是不是說明寶寶以後不愛學習了?想必爸爸一定很失望,也很擔心寶寶的未來。

其實這只是一種對于孩子未來的一種祝福,很多人並不會太較真,寶寶除了抓玩具還很喜歡抓吃的, 用抓周去定位未來也不見得就一定準確

★ 寶寶抓周時更喜歡色彩鮮明的物品

首先,寶寶處于1周歲左右,對于事物還處于好奇狀態,當面前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物品,一般都會去抓一些 顏色鮮明的物體。對于孩子來說,鮮明的顏色更會吸引他的注意。

★ 寶寶「抓」的物品,通常是短時間內的喜好

其次,一般來說,寶寶在抓周的時候,都是一些處于寶寶當

前階段喜歡的物品,每個寶寶的喜好不一樣。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于身邊任何東西的好奇心都是一樣的,可能木梳拿在手裡很舒服,或者一支毛筆握在手裡很新奇,筆尖還有軟軟的毛毛。

電腦,一按就會出聲音,這些多多少少都會側面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 「抓周」定位來,和家長的有意引導有關

之所以有些寶寶「抓周」時的喜好,真的成為了以後的職業或喜好,與家長的 有意引導存在一定關聯性。

可能當孩子抓到字典的時候,家長就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去培養孩子看書習慣。再或者孩子抓到乒乓球或羽毛球,家長對于孩子小時候的體育鍛煉相對來說會更加看重。

先天的興趣只是一個引導作用,這樣看來家長後期的干預是產生很大影響的。

對于寶寶「抓周」的儀式,家長還要注意這些事

家長在注重這個儀式感的時候,還要注意許多細節問題。

首先,抓周時要保護好寶寶

也許有人會問,抓周某為什麼要注意安全?沒有實質性危害?其實不然。

還要注意寶寶的安全。抓取時會夾雜一些尖銳或易碎的東西,要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孩子拿東西時抓傷自己。

寶寶雖然小,但不一定弱。所以在準備的時候儘量避免這類文章,以免在抓取的過程中傷到自己。

其次,關于抓周結果要有好心態

因此,家長在孩子抓周時要注意調整心態,不必完全相信抓周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抓周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寓意,對孩子的未來並不一定代表什麼。所以家長不必太在意寶寶抓到了什麼。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我們來指導。

對抓周某的希望不必過于放大。有句話叫「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味地把孩子的未來寄託在傳統民俗上,不過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期待。

嬰兒將來的成功與他自己的努力有關。畢竟,希望雖好,也可能落空。抓周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寶寶將來可能會成功。

我們來到人世間,最早接受的教育來自家庭和父母;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和父母相處最多的,所以父母是直接影響孩子成長的人。至于「抓周」,我們要把它當作一場遊戲來對待。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