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你在幹什麼?」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話,很多家長正在做,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1/04/14

近年來,培養「專注力」已經成為各大早教機構必備的宣傳語之一,什麼「花錢報各種興趣班不如培養好孩子專注力」「6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時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等一系列說法讓寶媽越來越堅信專注力是影響孩子今後學習成績的一大關鍵因素,同時也讓寶媽越來越焦慮「我的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

一方面,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和他所處的年齡段有關。

3-4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長5-10分鐘左右;

5-6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長12-15分鐘左右;

6-7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長20-25分鐘左右。

因此,如果你要求一個三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看繪本20分鐘,就有點強人所難。

另一方面,孩子的專注力情況和他所做的事情有關。

這點很好理解,如果孩子做得是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就能堅持很長時間。

如果是不想做或者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會三心二意。表妹一直說她姑娘是一個專注力很差的孩子,但磁力片卻能玩很久。

艾姐這裡再列舉幾個情況,看看你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中,是否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場景A:孩子正在客廳聚精會神的玩過家家,你從廚房出來看到後不經意地問:「寶寶,你在幹什麼呢?」

場景B:孩子興高采烈的玩奧特曼打小怪獸的遊戲,你陪在一旁說:「別用迪迦,用賽羅更厲害一些。」

場景C:寶寶在扮演醫生看病的遊戲,你突然覺得孩子很可愛,抱起來就親了一口。

對於以上三種場景,相信寶媽們並不陌生。當父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可能也沒有意識到哪裡有問題。但也許正是我們自以為的這些關心和愛護,正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一個人被打斷之後,並不能立刻馬上恢復到滿負荷的狀態繼續做事。被打斷1分鐘,可能需要10分鐘找回狀態,也有可能無法回到之前。如果想要具備長期的專注力,還需要注重短期專注力的培養。

1、多觀察,少說話

上面提到的父母無意打斷孩子的場景只是簡單列舉,現實中還會有更多的「不經意打斷」。比如孩子寫作業時,看電視時,吃飯時都會出現父母「強行」介入的情況。

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努力做到多觀察,少說話,或者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再開口。這樣可以讓孩子保持自己的思緒完整,思路清晰,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2、找合適的機會加入孩子

孩子一個人遊戲的時間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一直自言自語獨立玩耍。到了一定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需要「玩伴」的請求,此時就是父母加入孩子的好機會。想讓孩子喝水也好,上廁所也罷,都可以在此時進行。

3、明確告訴孩子結束時間。

如果接下來已經有計劃的事情要做,那麼可以提前明確告知孩子,20分鐘後我們就要出門了,孩子就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也可以準備計時器,時間到的時候,孩子也能欣然接受。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專注力很重要,而破壞掉就太可惜了,有心的父母做到上面的幾點,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