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成績下滑是魔咒?老教師:3因素是病根,家長要重視
2020/11/27

小學生教育流傳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兩極分化。」很多孩子在小學三年級之前成績優異,經常考滿分,到了三年級成績下滑!

原本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秀的學生,到了三年級卻突然成績下滑,究其原因,教育界普遍認為原因有兩個部分:

一是超前教育」的惡果,部分孩子因為學前接受超前教育,導致一二年級時厭學,結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學習方法,到了三年級終於暴露出基礎差的問題。

二是因為不少老師和家長認為小學三年級教材相比一二年級,難度明顯加大,學生一時間難以適應。

三年級成績下滑是魔咒?2老教師:3因素是病根,家長一定要重視!

第一種:基礎能力

基礎能力不紮實對於小學生來說,基礎首先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而不是知識的基礎。

一二年級只靠背書過關的學生,上了三年級明顯吃力了。

因為三年級更注重的是閱讀和理解。孩子基礎知識不紮實,基本功不過關,就很難理解複雜的知識,更加難以適應自主學習。

一二年級不以為然的小毛病,比如寫字一筆一劃歪歪扭扭,寫字姿勢不端正,看書漏字漏行。不及時糾正到了三年級都會成倍的放大,最終害了孩子。

第二種:學習不積極

當孩子不把學習真正當成自己的事情,對學習沒有責任心的時候。就會變得很不積極,會出現從不預習複習、不聽課、不舉手發言、不寫作業的情況。

如果這些行為連家長也不重視和糾正,那麼孩子不愛學習,問題可能源自於家長。因為每個尖子生的背後,一定站著優秀的家長。

第三種:是孩子學習的自控力和主動性不夠。

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低於三年級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高於三年級就是父母眼中的「小學生」。小孩子需要全程陪同,小學生就開始慢慢放手了。放手,則意味著孩子將獨立學習。這樣的高要求,就是「三年級現象」的主要原因所在,其根本就落在「 自控力」三個字上面,自控力強的學生,學習遊刃有餘;自控力差的學生,完不成學業,就生出一種挫敗感。

進入三年級後,孩子的學習壓力增大,難度增加,娛樂的時間變少了,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會產生疲倦感。

這時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宣洩自己的情感,學生容易變得浮躁,學習不踏實,成績時好時壞,起伏大,不容易靜下心學習,作業不應該犯的錯誤多,這些都表明孩子的 自控力欠缺。

另外,三年級後,我們發現考試不是僅僅考課內的知識了,這就要求我們的孩子在課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識,補充課內所學。與此同時,學生的「 主動性」不夠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比如說: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不願意做額外的提高作業或家長佈置的作業;好詞好句的摘抄,老師不硬性規定,自己就懶得去做,存在著「 惰性」。時間久了,就會和其他的孩子拉開差距。

如果你發現孩子成績下降了不要焦慮,在以下三方面著手:

1. 降低孩子的浮躁心情

想要讓一個孩子在三年級的時候發揮出全部的水準,那麼就不要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浮躁。

雖然說三年級的課程相比一二年級增加了很多難度,但這並不能夠讓孩子出現被動的狀況。只是有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很麻煩,故而情緒浮躁。我們需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不讓他們胡思亂想。

2. 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

三年級的教育最主要的還是要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溫故而知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像小的時候那樣,對孩子的學習狀態不管不顧。

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習難度的增大,父母應該做到陪同孩子學習。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仍舊不能自主學習,監督一下其實沒有什麼錯誤。

3. 針對性學習很重要

針對性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就譬如孩子的語文成績不好,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孩子是在語文的哪個環節出現問題的話,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讓他們學習。

譬如孩子的作文並不是強項,那麼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在作文上加強。多給他們一些適當的輔導,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

獅獅媽溫馨寄語: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學著成長。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帶著孩子勇於去面對,及時幫他們找到自信,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不管人生的那個階段,孩子都能受益。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