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和媽不親」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2個信號」,媽媽需及時引導
2022/01/08

許多家長心裡都在抱怨自家的孩子養大後就如同一個「白眼狼」,與媽媽一點親和力都沒有,而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是那麼懂事,與媽媽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就使得老媽的心裡有些不平衡。

但要是想把孩子塞回肚子裡重新改造也十分不現實,時光不會倒流,懊惱也于事無補。這些老媽子更多得應該是感覺遺憾沒有在小時候多與孩子引導,培養與孩子的感情,所有的不親和的原因都攬在自己的頭上。

所以呀其實大多數,長大後與媽媽不親的孩子,一定是小時候就有徵兆的,如果能在當時及時地發現與引導制止,那麼就不會長大後那麼多事了。

一、那些與媽媽不親的孩子,自幼就有的2個特徵。

1.不喜歡與媽媽交流

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在我心裡就是一個很凶的人,所以不怎麼敢靠近媽媽,也不愛與媽媽說話,長大後就更難與媽媽溝通了,自己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也不敢告訴媽媽,與媽媽不太親近。

許多家長心裡都在抱怨自家的孩子養大後就如同一個「白眼狼」,與媽媽一點親和力都沒有,而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是那麼懂事,與媽媽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就使得老媽的心裡有些不平衡。

但要是想把孩子塞回肚子裡重新改造也十分不現實,時光不會倒流,懊惱也于事無補。這些老媽子更多得應該是感覺遺憾沒有在小時候多與孩子引導,培養與孩子的感情,所有的不親和的原因都攬在自己的頭上。

所以呀其實大多數,長大後與媽媽不親的孩子,一定是小時候就有徵兆的,如果能在當時及時地發現與引導制止,那麼就不會長大後那麼多事了。

2.與媽媽很少有「肢體接觸」

小時候一些孩子不知道怎麼養成十分有個性的樣子,非常排斥與別人有身體的近距離接觸,媽媽也不例外,不喜歡被摸摸頭,不樂意被牽手,捏臉蛋,甚至連擁抱都覺得不開心,一臉不情願等等,這些徵兆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都不上心,覺得是孩子鬧著脾氣,都不採取措施解決。

以至于孩子慢慢地打從心底裡排斥母親,不樂意與媽媽在肢體上的接觸與交流,慢慢地孩子就開始不喜歡媽媽,甚至開始排斥。

尤其是在平日裡,如果孩子給媽媽所表現出來的大多數是強烈敵意,比如:詆毀、打罵媽媽。那麼這些行為就足以證明,在孩子心裡,媽媽的形象不太好,地位也不重要。

如此一來長大後必然與媽媽之間就有了隔閡,想關係親近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在孩子小時候出現這些徵兆時,媽媽應該如何引導糾正?

①語言是溝通的橋樑

沒有語言溝通的愛是不存在的,任何事情做起來是一回事,溝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作為溝通的橋樑,媽媽與孩子之間應該多溝通交流,不要等建立起不可逾越的鴻溝,才去搭橋。

在孩子小時候,無論自己多忙也需要抽出時間陪陪孩子,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慢慢地向你打開心扉,這樣的關係在孩子長大後能不與媽媽親近是很少很少的。

②「肌膚相親」能拉近親子關係

媽媽多與孩子近距離肢體接觸,多撫摸孩子的頭,給孩子按按摩,幫助促進孩子身體的血液迴圈,起到增強孩子免疫力的作用。再者就是多與孩子互動,手把手,臉貼臉等,讓孩子感受到母親身體的接觸,給予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