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句話決定著孩子的情商
2022/06/24

孩子從一出生就會遇到生氣、憤怒的情感體驗。當孩子在憤怒時,通常會有正面處理和負面處理不同的表現。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在這個情緒學校里,父母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告訴孩子,他們是如何處理情緒的。由此可見,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父母的必修課。

在孩子生氣憤怒時,父母的情緒也極易受感染,情急之下說出的一些話,不但沒能平息孩子的情緒,反而會火上澆油。

3個步驟破解孩子情緒密碼

培養情緒能力,愈早開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父母可采取以下三個步驟:

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淀下來。

不過,同理孩子的情緒,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

要讓孩子明白: 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范。

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并厘清原因

接下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 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

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響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覺。之后,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

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厘清情緒背后的原因。

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癥下藥。

❸ 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 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孩子透過觀察、模仿,不斷吸收父母因應情緒的風格。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運用技巧和練習,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最后,再和爸爸媽媽分享, 讓孩子冷靜下來的30件小事,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關鍵是看如何引導噢!

動起來

有一些動作可以改變身體對于壓力的反應,有利于肌肉燃燒額外的血糖,降低壓力水平。

1.倒立 2.像狗狗一樣爬行 3.跳繩 4.跳高 5.跑步 6.推一堵墻3次,每次10秒

7.散步在大自然中 8.騎腳踏車 9.喝杯熱飲 10.泡個熱水澡

♥ 表達出來

練習控制呼吸的能力很有必要。同時有些發泄式的聲響也很有益處。

11.來個狂野的吶喊 12.重復一個魔咒 13.數5個數 14.大聲唱歌

15.寫出來 16.畫畫 17.深呼吸 18.吹泡泡 19.玩風車 20.聽音樂

♥ 釋放出來

那些有紋理變化的手感,可以讓大腦的電脈沖燃燒壓力相關的區域,降低血壓,分泌美好的化學物質來增加幸福感。

21.來個熊抱 22.在搖椅上晃悠 23.團皺紙 24.擠塑料泡泡 25.揉面團 26.擠膩子

27.做陶藝 28.做手工串珠 29.搖晃一個充滿水或者亮晶晶的密封罐 30.看魚游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