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和智商無關
2021/06/03

孩子的成績,永遠是家長最無法釋懷的難題。

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其實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孩子將來的發展,特別是在孩子的學習方面。為了孩子的學習,父母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但最終的效果大多都不盡如人意。

實際上,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學習,從孩子小時候的生活細節就能看得出來。孩子要是有這些特點,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

聰明孩子上學後成績卻常倒數,寶媽無奈:「看著機靈,其實不靈光。」

樂樂從小到大就被整個「家族」寄予厚望,奶奶更是評價自己的小孫子說「這孩子打小就機靈,一看就不簡單,以後要指著樂樂來光宗耀祖了!」

樂樂1歲的時候就會說簡單的詞語了,再大一點後更是妙語連珠的,而且樂樂的記憶力也很不錯,奶奶教的古詩聽一遍樂樂就能倒背如流。再加上樂樂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全家人都覺得樂樂很聰明,絕對是塊天生學習的料。

可是在樂樂入學後,機靈的他卻總是拿著不及格的試卷來讓父母簽名。這讓樂樂媽很頭疼:「平時看著挺機靈活潑的,可是怎麼就在學習這件事上這麼笨呢?」

無奈之下樂樂媽媽只好特意趕到學校希望和老師溝通樂樂地學習。老師表示,樂樂平時的課堂表現卻不大好,總是喜歡走神而且還喜歡和同桌說話。「

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孩子的智力沒問題,但專注力不足。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怎麼判斷?李玫瑾教授有話說

1)眼神飄忽,遊移不定

當孩子沒有進入到專注的狀態中時,周圍環境刺激的變化會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窗外飄動的雲或者是窗臺上落著的小鳥,抑或是同學的小動作等等。

此時,孩子的眼神是飄忽的,對於周圍環境刺激保持敏感,但是卻對老師講的內容不以為意。遊移不定的眼神透露出了孩子「貪玩」的小心思。按照李玫瑾教授的話來說,太活潑的孩子容易過眼不過腦,最後很難學習好。

2)眼神迷離,沒有關注點

當周圍環境中沒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時,孩子的眼神是不聚焦的,孩子心裡想到的事和周圍正在發生的事完全不同,孩子的大腦在神遊,眼神也隨之變得迷離起來。

沒有關注點使得孩子看起來更加「懵懵懂懂」。雖然此時的孩子看起來很乖巧安靜,但是他的心思卻完全不在學習上。

3)眼神堅定,有目標感

當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眼神堅定,緊跟著老師的講課節奏,眼睛裡只有黑板上的題目時,孩子這才真正地進入到了專注學習的狀態,此時家長們也會發現孩子的眼睛裡是有光的,是有極強的目標感的。

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孩子,提高專注力

1)不要輕易地打斷孩子的專注

孩子們保持專注的時間是很有限的,而且不同年齡段所保持的專注時間有所不同。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20分鐘左右。 10-12歲的孩子可集中注意力時間為25分鐘。 12歲以上的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則可以達到30分鐘。

所以孩子保持專注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此時家長們儘量不要上前打擾,即便這份專注是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顯現出來的。

當專注成為習慣後,家長們會發現孩子保持專注就變得容易很多。

2)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興趣可以激發孩子行動的內驅力,當孩子對於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很自然地把注意力傾注其中。

所以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可以輔助孩子學習專注力的培養。當孩子感受到專注所帶來的便利後,便會從中感受到正向的激勵作用,由此形成良性的驅動力迴圈。

3)減少環境中的干擾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研究發現,當下環境中存在的太多吸引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釋放信號的因素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電子產品的過多使用。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儘量為其提供一個少干擾物儘量和學習相關的環境,孩子注意力會更容易集中。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雖然能夠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但是父母可以説明孩子做出改變;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也會逐漸變成學習的料。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