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談錢(附不同年齡對應的金錢教育建議)
2021/01/27

一位媽媽帶著5歲的女兒到超市買東西。剛把購物車推進購物區,媽媽臨時接了個電話。當她聊完電話,驚訝地發現,大半個購物車的空間,已經被女兒選擇的東西占滿了。當媽媽一邊勸導「這些東西不需要」,一邊把東西放回貨架時,女兒開始哭鬧。一會揪住媽媽的衣角企圖阻止,一會伸出小手拍打,見到仍舊不能阻止媽媽,小女孩乾脆躺到地上打滾……媽媽勸阻無效,不少零食被踢落地上,不少還被壓碎了……媽媽最終不得不全部買下了——花了上千塊。

這位媽媽跟我說:「有史以來最‘肉疼’的經歷。」小朋友一進超市便亂買,怎麼辦?

經常也有爸媽留言說,他們的孩子喜歡把錢亂丟,有些孩子還把錢當禮物送給同伴,還有孩子見到什麼就買什麼……這些爸媽們說,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科學地進行金錢教育。

01

下面這些表現,表明孩子沒有金錢觀念或金錢教育不正確,看看你家孩子有嗎?

1、小孩完全搞不清楚錢從哪裡來

一個小男孩問媽媽:「媽媽,你每天去哪裡?」

媽媽:「去工作賺錢。

孩子:「賺錢幹什麼?」

媽媽:「賺錢給你買飯、買零食、買玩具……」

孩子:「媽媽你好笨,你手機掃一掃不就有錢了?」

媽媽:「……」

小男孩看到媽媽每次買東西都是用手機掃一掃就付款,他完全不知道這「一掃」的背後,連接著媽媽的銀行卡或儲蓄帳戶,更不知道這些錢是需要媽媽工作賺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小朋友常常以為商場的東西可以隨便拿……這就是孩子搞不清楚錢從哪裡來的表現。正因為孩子不瞭解錢從哪裡來,也不知道錢需要爸爸媽媽每天辛勤勞動,孩子不會珍惜,也不懂感恩,更不會有「我以後要辛勤工作賺錢」的想法,那麼亂花錢就容易發生了。

這種情況下,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自己每天是如何工作的,錢與工作是什麼關係,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把孩子帶到工作的地方,讓孩子有個真切的感受。

2、小孩什麼都要買

我認識一位元媽媽,她家的8歲小孩經常使用代金卡,代金卡是媽媽給孩子買的,每個月好幾張,並且每張的金額還不小,這小孩花錢可以用「流水」形容。

有一次,我帶孩子到他們家玩,小男孩說要送玩具給我家小孩,我們兩個大人和小孩們就去了商場。小男孩推著推車,見到什麼就拿什麼,變形金剛、電動飛機、毛絨玩具、積木、QQ糖、薯片……甚至還隨手拿了一個有卡通圖案的洗漱盆,結帳時滿滿的一推車。

我一開始還以為他好客,後來才知道,孩子買自己的東西也總是「滿載」而歸。

小孩什麼都要買,爸媽有求必應,毫不節制,小朋友很聰明,幾次後,他們很快便知道:只要我想要,爸媽都會滿足我的要求。

這種做法會養成孩子揮霍的習慣。幼年時花的是父母的錢,長大後,如果這種習慣還存在,孩子未來就會揮霍得一無所有,把自己的生活逼進了貧窮的死胡同。

這種情況下,父母有必要跟小孩討論,什麼是「想要」,什麼是「必要」。「想要」卻不是「必要」的東西會白白消耗金錢,「必要」的東西才能讓錢花得物有所值。

3、小孩不懂錢的意義

有一位爸爸告訴我,他的女兒是「鐵公雞」。孩子從開始把錢放進小豬儲錢罐後,過去3年來從沒花過一分錢。有一次,孩子的鉛筆用得快抓不住了,只剩下一個小筆頭的長度,她也不願意花錢。爺爺看不下去,給孩子買了一大盒新鉛筆。最近,非常奇怪地,孩子竟然用滿滿的儲錢罐跟小朋友換了一隻迷你的塑膠蟑螂玩具回家。

02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金錢?如何讓孩子意識到,錢不光是用來揮霍的,還是能拿來「生錢」的?

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猶太人的理財教育。

猶太人對子女的理財教育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他們從孩子三四歲開始就開設家庭理財課,這也是猶太民族的慣例。

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要教孩子辨認錢幣,認識紙幣和硬幣的幣值,四歲的時候就要讓孩子知道,無法把商品買光,因此必須作出選擇。

等到八九歲的時候,孩子就已經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制訂自己的用錢計畫,學會買賣交易。

等到十二歲以後,孩子已經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活動了。

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與中國的「教育從娃娃抓起」一樣,他們始終覺得「賺錢從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而且,往往越有錢的人,會越懂得培養孩子「金錢觀」的重要性,比如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早在100年前,對孩子的金錢教育上,就制定了「零用錢處理細則」。家族中的孩子從小就學會的一句話,就是「認真對待每一分錢」。

他們從小就不准亂花錢,每一個孩子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錢也要記帳。在學校讀書時,一律在學校住宿,大學畢業後,都是自己去找工作。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記帳本,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交給家裡審查。

再比如說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出生在這個富過三代的家庭,同樣家風嚴謹。伊萬卡就曾告訴媒體:「我不得不去掙錢,因為除了學費外,其他一切開銷我都得自己支付。」

03

爸媽怎麼教?不同年齡對應的金錢教育建議

2-3歲,教孩子懂得用錢換物品,可以帶孩子到商場購物,順便引導認識;教孩子學會數字1-10。

4-5歲,教孩子認識數位1-50;教孩子分辨「多少」、「大小」的概念,可以用玩具引導這些概念。

6歲以上,教孩子認識幣值,教孩子看商品價格,教孩子學會簡單計算,給予孩子獨自購物的機會。

推薦:一個好用的金錢教育的角色扮演小遊戲

適合6歲以上的小朋友,能有效地幫助小孩學會工作和儲蓄的意義,養成良好的金錢習慣。

媽媽/爸爸:扮演一名商店老闆。

孩子:扮演一名顧客。

材料準備:媽媽或爸爸可以幫助孩子用方形的紙片畫出一個個小商品,比如有香蕉、餅乾、霜淇淋……等;手繪「好運牌」兩張;用來計算時間的鬧鐘。

玩耍規則:

1、儲蓄:孩子共有金錢50元(最好用真實紙幣),當餘額大於50元時,每天(遊戲中每一分鐘代表一天)能產生5元利息,否則零利息。

2、物品價格:每件物品5元,所有物品同價。

3、工作:孩子可以到商店打工,打工機會有2次,每次工資10元。

4、機會:當孩子的儲蓄餘額大於60元時,會獲得一次「好運牌」,「好運牌」有兩張,一是「利息翻倍」,二是「一次工作機會」,由孩子每次抽取一張。

上面的遊戲規則,爸媽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做相應調整。當你陪孩子玩耍時,你會發現,如果孩子一味地只消費,不儲蓄也不工作,最後會變成「窮人」;當孩子過於「鐵公雞」,只工作和儲蓄,不買食物,會面臨「死亡」……爸媽陪孩子經常玩,孩子就能懂得「既要儲蓄又要工作,才能保證錢永遠花不完,還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未來會受益。

Wendy媽有話說:

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從小去幫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為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