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崩潰,從輔導作業開始!輔導孩子作業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
2021/01/26

昨晚臨睡前,Wendy媽剛一打開抖音,系統就給我自動推薦了一個家長給孩子把書撕一地的視頻。

視頻中,孩子的教材、教輔、試卷等散落一地,而且並不是完整的摔在地上的,連一頁完整的都見不著,我估摸著書籍的每一頁至少也被撕成了三段。小女孩跪在地上撿了一張稍微完整一點的教輔封面,雖然我只能看到孩子的背影,但我相信此刻的小女孩是非常無助的。

這條視頻一看就是家長髮的,在視頻介紹中這樣描述著:「從今往後你再也不用學習,再也不寫作業了!我再也不會24小時陪讀了!你樂意幹嘛就幹嘛!大家都很累!」然而,在這條小視頻下面很多家長都評論著:「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因為我也撕過。」

01

1月20日晚上,相聲演員嶽雲鵬在微博發文說:「 五分鐘了,七加九真的很難嗎?你們輔導作業也崩潰嗎?」

配圖是嶽雲鵬的小女兒嶽麓玥,掰著手指頭和腳指頭在認真算結果的樣子,從嶽雲鵬的兩個問句能看得出來,當時他的情緒已經瀕臨崩潰了。

而岳雲鵬的妻子鄭敏則轉發微博說:「天真的以為被老大磨練了兩年心態已經很平和了....」

看來嶽雲鵬真的被兩個女兒的作業折磨不輕啊!

02

每一位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

都是無畏的勇士

有一句名言這麼說:沒有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網友還將《戰國策》中的遠交近攻作了重新注釋。關於做作業,離得遠了,還可以交流;離得近了,必定發起攻擊。

自從孩子進入了小學,好日子就算到頭了。

晚上,你的休閒時光將不再屬於你,你也必須和電視,手機,遊戲等相依為伴的夥伴忍痛告別。

因為, 在輔導孩子的戰場上,不允許你三心二意。在解疑答惑的爭辯中,不允許你見異思遷。

你要屏息靜氣,打通任督二脈,將精神高度集中,隨時注意著孩子做作業時的一切反應。

然後便上演了一場武林對決。孩子馬馬虎虎,你來一記獅吼功。孩子拖泥帶水,你又一招鐵砂掌。

一場輔導下來,累的是七葷八素,面紅耳赤,五勞七傷。

我們可以幻想一下這樣的場景:

讓孩子寫作業,他掏書半小時,好不容易掏完了。又開始玩鋼筆,玩橡皮,玩尺子。一頓嗷嚎,老實了。可剛寫兩個字,又開始「我餓」

「我想喝水」「我想上廁所」。

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各種計謀輪番上陣,就是不給好好寫作業。

氣的你是頭暈目眩眼發黑,終於知道別人家媽媽怎麼腦淤血了。

於是朝著孩子大吼大叫,孩子還挺無辜,對你說:「爸爸,你不要這樣。」你怒氣中燒道:「你不要叫我爸爸,我沒有你這樣的爸爸。」

就這樣,在與孩子的拉鋸中,一代英名,盡喪於此。

因為輔導作業,網上關於作業的金句層出不窮。讓人捧腹的同時,也讓人有些許無奈。

家長的崩潰,從輔導作業開始。

03

如何從輔導作業的苦海中解脫出來?

或許有父母會質疑:「我承認你說得都對,但是讓父母自我成長,又不是三天兩頭就能做到的事情,我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怎麼從輔導作業的苦海中解脫呢?」

不要著急,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寫作業是孩子的本分,不是父母的任務,父母需要做的是,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的習慣,才能讓孩子學得輕鬆,同時也解放了父母。

我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男生的媽媽,從兒子上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有坐在他身邊輔導過他的作業一次,全都是他自己獨立完成的。

而他的學習成績一直穩居班級前列,在經歷過三年級的稍微動盪後,目前的成績基本上維持在班級前十名,他自己很滿意,我也很知足。

我的兒子不是天才,也不是天生喜歡寫作業,而是我在他上小學之前的準備工作和一年級上學期的習慣培養工作做得到位而已。

首先是上小學之前的準備工作。

無論你的孩子現在是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是已經上了幼稚園的學齡前兒童,父母一定要帶著孩子開啟親子閱讀的旅程。

親子閱讀不僅是培養孩子愛閱讀的好習慣,更是能夠讓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認識一般的常用字,這樣等孩子寫作業時,就不需要你幫著讀題目了。

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父母就是因為要幫孩子讀題目,從此被固定在輔導作業的椅子上下不來了,然後越輔導發現孩子越笨,越是不敢撒手不管了。

其次是一年級第一學期的習慣培養工作。

孩子每天放學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可以先給孩子一刻鐘左右的上廁所、喝水時間,父母一定不能讓孩子拖延時間,不然拖到半夜三更都有可能。

父母要根據老師佈置的作業內容,給孩子限定完成的大致時間,並且到了規定時間就收掉作業,是為了讓孩子寫作業時更專心更高效。

另外等孩子作業完成之後,父母可以看一下有沒有漏做的地方,適當提醒孩子一次,如果孩子三番兩次漏做,那就不再提醒,交給老師去批評孩子。

而打開輔導作業的正確方法,我們不妨試試這樣:

1、父母端正自身的心態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身不急,則心靜,心靜則神安,神安則萬物可開。

父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態。不急不躁,不爭不搶,在自己的范圍內,為孩子解憂答惑。

2、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科學證明,6—12歲的孩子,在數學邏輯思維上正是發展階段。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比較直觀,也充滿了想像力。

網上有這麼一組回答。

西遊記裡師徒四人的圖畫為題,問圖中共有幾人。

孩子的回答是一共有兩人,因為還有兩個是動物。

消防車,火車,救護車,小汽車。有一個和其他三個不同,是哪一個?

孩子的答案是小汽車,因為其他三個都買不起。

孩子的回答本身上是沒有錯,孩子所說的正是他觀察到的。

父母總是糾結於正確答案,習慣於考試模式下的思考。卻根本不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思考。

有時候,孩子看到的比較直觀,也比較通透。

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孩子,再引導運用正確的邏輯思維。

當認可孩子時,孩子也會願意接納大人的想法。但如果一味的斥責,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3、回歸初心,平等以待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而不是「一棵樹撞到一棵樹,一朵雲沖散一朵雲,一個靈魂咆哮一個靈魂。」

張紹剛在節目中有這樣一段話:

有的時候爸爸和媽媽也別把自己當萬能的嘛,我們要在孩子面前說我們不如他們。

Wendy媽有話說:

但願,父母們放下焦慮,理性看待與平和對待孩子的作業。

但願,父母回歸教育初心,使孩子和家庭教育相得益彰。

但願,每一位孩子都引風成長,心向陽光。

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才是打開作業的正確方式。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