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懲罰孩子也應該有溫度!在懲罰孩子上,父母要注意以下3點
2021/01/16

說到教育孩子,肯定離不開一點,懲罰。太多時候,作為家長,我們很容易被孩子的一些行為惹惱,比如不好好學習、打架鬥毆、早戀等等。

一但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大部分家長都會十分頭疼,批評教育孩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後可能還會懲罰孩子。

但有些家長懲罰孩子卻搞錯了方向, 懲罰是為了讓孩子吸取教訓,得到教育,而不是單純的發洩家長的怒火。

所以,有些家長從不考慮後果,也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了「懲罰」而懲罰,最後很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

在如何懲罰孩子上,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不把拋棄當做懲罰

懲罰孩子有很多方法,讓孩子面壁,讓孩子失去某些特別待遇,或者暫時沒收孩子喜歡的物品。

當然,還有拋棄。

拋棄是很多家長的絕招,為了懲罰孩子,故意表現出拋棄的樣子:我不打你,我不罵你,我一直晾著你。諸如此類的行為,都可以輕易讓孩子聽話。

我曾聽說有位家長,懲罰4歲的孩子,故意把他關在大門外,不和孩子說話,結果孩子在門外哭得撕心裂肺。

拿拋棄當做懲罰,對孩子來說是最殘忍的一件事,它能輕而易舉地破壞掉孩子的安全感,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拋棄,當成是真的。

這種傷害,遠遠比打罵來得更徹底,更持久。

二、懲罰孩子,不能有旁觀者

懲罰也是要講究時間和場合的。

很多孩子在外面闖了禍,父母總愛當眾批評,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不願意讓別人覺得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一個「熊」孩子,往往讓家長覺得顏面無存。

然而,越是這種時候,父母更要懂得反過來給孩子留面子。

古語有雲:「揚善於公堂,懲惡於私室。」

一個當眾被懲罰批評的孩子,第一反應是逃避這個丟臉的情境,父母說的再有道理,他也聽不見,特別容易產生自卑感。

「如果當眾出孩子的醜,當著外人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很難立足於社會。」

所以 懲罰、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清場,或者把孩子拉到一旁,小范圍內教育是最好的。

三、懲罰應該有溫度

在韓國一檔綜藝《超人回來了》中,有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

在一個三胞胎之家,孩子們在客廳裡大吵大鬧,爸爸看不下去,讓孩子拿著小凳子進臥室面壁思過。

五分鐘懲罰時間過去,爸爸再次進屋,對孩子們強調了一遍懲罰的原因,孩子們一一認錯。

這還不是結束, 爸爸還給了孩子們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親吻,愛意滿滿。

孩子犯錯了,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

1.訓斥只會毀掉孩子的人格

孩子犯了錯,最好的處理辦法分兩步:先詢問,瞭解清楚孩子為什麼會犯錯,在溝通,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幫助孩子不再犯錯。 這兩者缺一都不可。

就比如上文中我那個朋友一般,昊昊之所以想動朋友的茶壺,只是想給朋友和我倒杯水。但是茶壺太重了,他沒拿住,這才摔到了地上!

如果朋友可以一開始就瞭解孩子的舉動,相信跟孩子的溝通就不會再有什麼波折。

有專家曾研究過:孩子在極度驚恐的情況下,當看到最親近的人變得暴躁時,他們會產生陰影,失去日後嘗試的勇氣,嚴重的產生抵觸情緒、學會撒謊!

2.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

不要小事化大,也不要大事化小。

當孩子闖禍了,我們一定得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兒,而不是訓斥玩就沒事了!要讓孩子知道,犯了錯,他得承擔後果,而這個後果,必須要讓孩子自己體會到。、感受到!

孩子吧盤子打碎了,孩子就必須跟著媽媽一起收拾,就算孩子不動手,也得在旁看著。又或者,孩子打碎了盤子, 那今天的廚房掃地就必須讓孩子自己承擔,這是孩子做錯事的後果!

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Wendy媽有話說:

懲罰也是應該有溫度。

無論父母選擇哪一種方式去懲罰犯錯的孩子,都不要忘了在懲罰之後,讓孩子懂得你的愛。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會一直愛你,只是不喜歡你的錯誤行為,你應該意識到你的錯誤,並且對它負責,而我們,會陪著你一起面對。「

這是懲罰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不能輕易省略。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