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4類遊戲能夠促進寶貝智力發展,可比動畫片有營養多了
2020/12/15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非常重視,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培養,從小就要想辦法幫助寶寶促進大腦發育,想要孩子越來越聰明。很多寶媽就問:「我家寶寶已經1歲多了,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越來越聰明呢?」其實促進1-3歲寶寶智力發育的最好方式就是遊戲。

遊戲不僅能夠幫助促進寶寶的腦力發育,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3歲前,這個階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寶寶的大腦發育得很快。

3歲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寶寶的大腦發育要經歷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孕期晚期,寶寶大腦開始發育;

第二個階段:出生後到3歲,腦重量快速增加,大腦發育完成度達到80%~90%;

第三個階段:3歲到6歲,完成剩餘的大腦發育工作,腦重量也基本達到成人水準。

1-3歲寶寶應該玩的4類遊戲

01 身體運動遊戲

在很多媽媽的觀念裡,搭積木、玩拼圖能讓寶貝變聰明,而跑跑跳跳、爬上爬下,好像就和聰明沒啥關係了,對嗎?

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會。 科學研究發現,運動對孩子大腦和智力的發育,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一方面,孩子運動時啟動的腦區,在很大程度上,是和認知活動的 腦區相重合的。

另一方面, 運動能改善孩子的血液迴圈,增加對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雖然大腦的重量只占體重的3%,但血液消耗量和耗氧量都達到了20%以上。所以經常運動的孩子,頭腦會更靈光。

法國科學家就曾做過研究。他們找來1-6年級的學生,一組參加額外的體育運動,另一組不參加。

結果發現,雖然參加運動的孩子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了,但他們的成績卻比不運動的孩子更好,是不是很意外呢?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與其讓孩子花大量的時間學習,不如從小就加強體育運動。不僅孩子學得輕鬆,效果也會更好。

而對於1-3歲的孩子,他們本就處於活潑好動的年紀,喜歡爬上爬下,跑來跑去。我們只要 少限制他們,有空的時候,陪他們玩一些活動身體的遊戲就好了。

比如 玩球

在孩子還不太會走路的時候,我們可以和他面對面地坐著, 把球滾到他身邊,然後讓他把球丟回來。

等他走路俐落一點,我們可以和孩子 玩扔球、撿球、踢球的遊戲。

除了球類運動,和孩子 追逐嬉戲也很不錯。

在家裡,我們可以玩小時候玩過的丟手絹、一二三木頭人。

在開闊一點的地方,可以讓孩子假扮大灰狼來抓我們,或者玩吹泡泡的遊戲,讓孩子追著泡泡跑來跑去。

只要跑動起來,孩子就能活動到身體,促進大腦的發育。

02 精細動作遊戲

簡單來說,就是指能讓孩子 運動到手指、手腕、手部的遊戲。比如抓握東西,拿勺子,用蠟筆畫畫,搭積木,扣扣子等。

精細動作遊戲對孩子大腦的發育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首先,別看我們的雙手只占身體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大腦皮層上可是占了很大一塊版圖。

而且手部的功能區和言語機能區非常接近,所以經常鍛煉雙手, 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其次,孩子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 很多活動都需要手來完成

小到生活自理,大到寫字、畫畫、彈鋼琴。

如果孩子手部的協調、運用能力不強,他做很多事的時候都會遇到阻礙。

最後,精細動作一般都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靜才能完成,所以這類遊戲 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也是很有好處的。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些遊戲,來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給孩子準備一些大米、豆子,讓他用勺子, 把這些食物舀進不同的容器裡。容器的口子越小,難度就越大。

如果怕孩子弄撒,可以把這些材料放進一個大一點的託盤裡。

給孩子一個大夾子,讓他練習 夾東西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沒辦法單手拿住夾子。這時他們會想辦法,兩隻手一起配合來夾住東西,也是很機智的。

在捲筒紙芯上打洞,再準備一打吸管,孩子就能玩 穿洞的遊戲。

一根繩子,幾個紙卷,也可以變成好玩的遊戲,讓孩子鍛煉手眼協調和專注能力。

類似的精細動作遊戲還有很多,比如 拿蠟筆畫畫、搭積木、套圈、把吸管放進瓶子裡、讓孩子自己吃飯,等等。

只要媽媽們多留心,讓孩子經常活動雙手,到處都是變聰明的機會。

03 搭建類遊戲

我們常見的 積木、樂高、雪花片等,都是搭建類的玩具。這類玩具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多好處。

就拿搭積木來說吧,寶寶壘高、推倒的過程,有助於 培養空間感,這可是今後學習數學、物理的基礎。

積木的表面很光滑,要想搭得高,搭出特定的造型,孩子就要保持專注,學會控制手部的動作,還要在不斷的嘗試中,總結出一些規律(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積木才能搭穩)。

這對孩子 專注力、問題解決能力,還有創造力、發散思維的培養,都是很有幫助的。

好處說了這麼多,搭建類遊戲具體要怎麼玩呢?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給他玩大塊的積木,各種罐頭,甚至是快遞紙盒。

除了壘高,我們還可以用積木、樂高來教孩子學習顏色、形狀等概念, 玩分類、數數的遊戲

可以發揮想像力,給動物們搭個農場、動物園。

可以在陽光或燈光下, 觀察積木投下的影子

04

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家家」。

因為遊戲中有很多假裝的成分,比如把積木當成麵包,把兔子玩偶當成小寶寶,孩子假裝自己是醫生等,所以在兒童發展領域,心理學家把這類遊戲稱為「假裝遊戲」「象徵性遊戲」。

雖然假裝遊戲很常見,孩子們不用大人教,就會自發地玩,但它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首先,假裝遊戲中有很多假裝的成分,比如用積木代替麵包。

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找到積木和麵包的共同點,然後把積木當作一種符號,來代替他頭腦中的麵包。

所以經常玩假裝遊戲,能夠 發展孩子的符號表徵功能,還有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其次,孩子在玩假裝遊戲的過程中,需要設置情節,和小夥伴溝通,一起解決問題等,所以假裝遊戲能促進孩子 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最後,假裝遊戲還能 幫孩子克服成長中的挑戰,讓他變得更勇敢

比如孩子 害怕刷牙,和他玩假扮牙醫的遊戲,他肯定很樂意。

孩子剛上幼稚園,不太適應,那就讓他扮成幼稚園老師,爸爸媽媽扮成小朋友,一起來「過一天」幼稚園的生活。孩子對這些場景熟悉了,適應起來也會更容易。

獅獅媽有話說:

給寶寶玩適齡的玩具和遊戲,是可以促進 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精細動作能力等的發展,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

如果你經常煩惱,不知道陪孩子玩什麼,那你可要注意看哦。因為這些遊戲都是 科學研究證實,能夠促進寶貝智力發展的,可比動畫片有營養多了。

AD
文章
快訊